2018年3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佛教协会公派出国留学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是向日本、斯里兰卡派遣留学僧人,之后扩大到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佛教协会公派留学人员数量较少,公派留学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日韩、南传佛教成功的佛教管理、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经验,为开阔中国佛教的国际视野、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中国佛教革新事业服务。
在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协会汉传佛教公派留学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根据中国佛教界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统一布局,主要学习日韩佛教和斯里兰卡南传佛教的先进经验,并作为建设和完善人间佛教思想的借鉴;从中国佛学院在校生或毕业生,特别是3年级在校学僧中选拔留学人员;公派出国留学僧尽量跟从目的国僧侣过寺院生活,体验和学习当地的佛教制度,在条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也至少要在海外佛教大学就读;留学期间,中国佛教协会尽量给予各方面的照顾,留学僧也与国内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不断汇报学习心得,向国内介绍海外佛教界的实际情况,翻译重要的、有社会影响或国内需要的海外佛教著述;学成回国后优先安排在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协会从事文教等方面的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佛教协会这一模式的公派留学已经很少见了。我国留学管理政策逐渐放开,自费留学变得相对容易。曾经留学斯里兰卡的惟善法师指出:“在2000年前,中国佛学院毕业僧想要自费留学,必须先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中国佛学院出证明,然后中国佛教协会再出证明,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到公安局办理护照,再到驻外使馆办理签证出境。现在不同了,国家更开放,申请护照很容易。”相对于以往,留学出现了很多变化。我国许多寺院自筹经费派出僧人留学,也有些僧侣是被派到海外弘法时留学,有些是为了加强寺院自身学术水平派僧侣留学。因此,除了日韩、斯里兰卡外,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地,也逐渐得到许多寺院的青睐。比如,近年来,香港僧伽学院、新加坡佛学院等教育机构就已接受我国多批留学僧。
现在,中国佛教协会选派僧侣出国留学,以前往新加坡佛学院规模最大、最成体系,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中国佛教协会向省级佛协下发通知,由各省级佛教协会审核并推荐学僧;中国佛教协会会同新加坡佛学院,对省级协会推荐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考核筛选,一般每批确定名额为30人左右;对前往新加坡佛学院留学的学僧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并由中国佛教协会相关领导组成护送团护送其抵达新加坡佛学院;留学僧在新加坡佛学院接受本科教育,毕业典礼有中国佛教协会有关领导参加,毕业后继续深造或回到原属佛教寺院。(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