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8]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3]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5]

  • 人生的底线[128]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9]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3]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2]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修行人的孝道:不执着于孝 又尽心于孝
     
    [ 作者: 佚名   来自:腾讯佛学网   已阅:2885   时间:2018-2-14   录入:yangsihan

     

                             2018年2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应该孝顺父母,还是不应该孝顺父母?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站在「出世间法」的立场来讲,不应该孝顺父母。我相信任何人听过这句话,一定大吃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话。你所知道的是人人应该孝顺父母,没有听过人说不应该尽孝道这句话,所以你觉得惊奇。若按照真理来讲,是这样的说法。

      若是站在「世间法」的立场来讲,当然应该孝顺父母。世间法是木本水源,应该慎终追远、孝顺父母、恭敬师长,这是天经地义之事。

      若按出世法来讲,我们努力修行,用功学习,发大菩提心,就是尽大孝,而不是小孝。此话怎么解释?因为修行有所成就,可以超度七世父母生天,所谓「一子成道,九祖生天。」这就是大孝。

      孝有四种:一为大孝,二为小孝,三为远孝,四为近孝。

      大孝:就是报生生世世的父母恩、师长恩

      小孝:就是孝顺现世的父母,膝下承欢,令父母高兴。养父母的身、慰父母的心,也就是要恭敬父母、供养父母。

      远孝:就是孝敬古圣先贤,效法他们的一言一行,作为借镜;一举一动,作为圭臬。

      近孝:就是除了孝顺自己父母之外,还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有这种的思想和行为。

      真正出世法,超过孝道,所以我方才说:「不应该执着孝。」若是执着孝顺父母,那就沾上情情爱爱的思想,就有妄念,终日念父思母,焉能修道?所以按真理来讲,不应该尽孝道。我讲这个道理,有人会懂,有人会不懂,所以大家要深一层研究这个问题。

      现在人心不古,为什么?因为世间人,本应该孝顺父母,可是他不孝顺父母。认为孝顺父母是落伍的思想,又认为父母养育儿女,是他应尽的责任而已。那他不尽孝道,是不是修行呢?也不是的。他真能修行,不需要养父母,也算是孝顺父母,这是尽大孝,将来超度父母生天。

      他既不孝顺父母,也不修行,专造种种的恶业,将来一定堕落三恶道,毫无疑问。现在的青年男女,学下流的行为,不是杀人放火,就是奸淫邪道,无恶不为。觉得应该这样放荡不羁,以为自由。他认为人不应该孝顺父母,就应该学坏,这种思想,大错特错。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大致差不多是犯了这种通病。

      修行人,虽然不孝顺父母,可是能拯救父母离苦海,生于天界。但有些人,既不孝顺父母,又不修行,终日做些不道德的事,有害于家庭,扰乱社会、国家,不得安宁。这是赔本的生意,越赔越没有底,前途不堪设想。这样胡作非为,乃是不可宽恕的罪人。

      在前边所说的修行人,能把父母放下,专心一致修行,这是对的。既然不修行,也不尽孝道,这是不对的。这一点要弄清楚。(信息来源:腾讯佛学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选择?[753]

  • 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1317]

  •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不仅是信仰而已![1176]

  • 佛教中的孝道[2039]

  • 用佛教的方法,在清明祭祖,如理如法,是大孝![2781]

  • 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2247]

  • 这样的修行人,诸佛菩萨会在暗中护持![2164]

  • 面对父母的一天天老去 孝养他们需要怎样的佛法智慧[4538]

  •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把握[2635]

  • 别说话!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2620]

  • 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带您学习佛教经典中的孝道思想[4169]

  • 莫做十种奇怪的修行人[2558]

  • 修行人的一天 [星云大师][2347]

  • 佛教孝道:慈悲 包容 感恩 [光泉][5045]

  • 从割肉喂鹰到割骨疗亲:佛教对中国古代孝道的影响[3987]

  • 西藏本教:神秘的修行人 [高晓涛 易水][8272]

  • 修行人享受的四种快乐[3156]

  • 莫高窟壁画中古代孝道[3558]

  • 莫高窟“父母恩重图”:佛教也讲孝道[4285]

  • 重阳节:老人节,铭记中华孝道传统[306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