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8]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9]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6]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人间佛教在东亚与东南亚的传布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举办
     
    [ 作者: 张正   来自:禅风网   已阅:4004   时间:2018-1-10   录入:wangwencui


    2018年1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2018年1月6日-7日,以“人间佛教在东亚与东南亚的传布”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演讲厅顺利召开。

        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文学硕士课程、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际禅文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院佛教研究团队协办。

        来自国内外40多名专家学者、法师参加了会议,通过分享自己的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现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其中,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会员张风雷教授、张雪松副教授、雷晓丽讲师、张正博士等参会并发表论文。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剑锽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会议分为三个会场、共先后六场。发言学者及其议题如下(按发言顺序):

        第一场:高文强(中国武汉大学)“论星云大师的自然审美观”;王婧(中国武汉大学)“试论星云大师的艺术观”;梁世和(中国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佛儒交融思想”;潘启聪(香港恒生管理学院)“从以人为本到共体共生——浅谈星云大师对当代动物权益议题的回应”;黄国清(台湾南华大学)“当代管理问题与人间佛教所提供的对策”;许源泰(新加坡国立大学)“终其一生为他人:探讨新加坡女性佛教徒的慈悲心、慈悲行”;释安妙(越南胡志明市佛教大学)“越南佛教中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探析”;张正(中央民族大学)“初期大乘文殊法门与人间佛教之入世精神”。

        第二场:张雪松(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大陆地区汉传佛教公选公派留学生问题研究”;洪涛(香港中文大学)“《临济录》的传布与日本、美国学者之间的学术因缘”;赖贤宗(台湾国立台北大学)“达摩禅与《楞伽经》人间佛教禅法思想探源”;纪赟(新加坡佛学院)“国际化拓展与地方互动:新加坡视角中的太虚大师首次星洲行”;姚治华(香港中文大学)“太虚与国家社会主义”;何燕生(中国武汉大学\日本郡山女子大学)“佛教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吗?——太虚大师佛教革新运动与日本”;周文广Charles B.Jones(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Where is the Human Realm? An Examination of Ven. Taixu’s Concept of Renjian in his Pure Land Writings”;赵冬(北京外国语大学)“The Media Ec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umanistic Buddhism:  The Case of Beijing Longquan Temple's Digitalized Management”;黄淳壹(韩国东国大学)“Sustainable Happiness among the Buddhist Laity”。

        第三场:谭洁(中国山东师范大学)“星云与马云现代经济观之比较”;释福念(越南胡志明市佛教大学)“当代越南头顿市僧侣的经济观探讨”;陈怀宇(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人间佛教之本土性与全球性:浅析近现代佛教高僧的印度朝圣之旅及其影响”;阚正宗(台湾佛光大学)“慈航法师在缅甸的文化弘法事业1930-1936——兼论归国后的上海弘法”;Frank J. Hoffman(The Buddha-Dharma Centre of Hong Kong)“Animals, Animal Symbolism, and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in Buddhism”;吴有能、陈家富(香港浸会大学)“爱护动物的佛教观念基础初议”;贺耐娴(University of Virginia)“Buddhist Environmentalism for Children”。
     
        第四场:郭磊(韩国东国大学)“韩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对其之影响”;邢东风(日本爱媛大学)“日本人眼中的‘人间佛教’——以佛光山为中心”;崔红芬(中国河北师范大学)“法舫法师在印度弘法活动考略”;姚彬彬(中国武汉大学)“人间佛教概念成立于日本‘佛陀人间论’之关系考”;何建明(中国人民大学)“竺摩法师与中国现代佛教”;侯坤宏(台湾国史馆[已退休])“从香港道风山——观察佛教与基督教的互动”;骆慧瑛(香港中文大学)“人间菩萨行者——观音信仰在东南亚的传布”;唐秀莲(香港中文大学)“从‘正念’现象看佛教教义的世俗化与理性化趋势”。

        第五场:刘宇光(中国复旦大学)“‘左翼佛教’译词再议:在现代佛教、社会主义及左翼之间”;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净戒庄严:慈舟法师的修行观”;蔡耀明(台湾国立台湾大学)“空间视域中的人间与世间之反思”;桑宝靖(中国南开大学)“星云大师的救济理念及其实践谫论”;陈剑锽(香港中文大学)“弥陀净土的人间性——从‘欣求极乐,厌离娑婆’谈起”;尤惠贞(台湾南华大学)“人间佛教理论传承与实践开展——从天台智顗到佛光星云的诠释道路”。

        第六场:邓子美(中国江南大学)“启明星冉冉升起——论人间佛教在东南亚传播三阶段”;雷晓丽(中国政法大学)“舒拉客?西瓦拉克沙的‘入世佛教’思想”;林其贤(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人间佛教在菲律宾—以觉生法师为中心”;传灯法师(马来西亚善导佛教研修学院)“文教作方便,示教以利喜——论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念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开展”;释正德(韩国东国大学)“The stereotyped male superiority in the process of enlightenment as seen in the 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史芬妮教授 Prof. Stefania Travagnin(University of Groningen)“Turning Prayers into Action: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Buddhist women practicing renjian fojiao in 20th and 21st century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黄维珊(香港中文大学)“Learning to believe? Baifo and xuefo in the discourse of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in contemporary Shanghai”;Prof. Anja Zalta(University of Ljubljana)“The Social Action of Humanistic Buddhism: Possibilities for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本次会议为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不仅促进了学术发展,也加强了学者间的友谊。在陈剑锽教授的主持下,各位嘉宾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收获和感想,同时设想了有关人间佛教未来发展的学术路径,会议圆满结束。(信息来源:禅风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间佛教发微[637]

  • 人间佛教为圆融——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再探[1837]

  •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2170]

  • 禅宗智慧与人间佛教[2622]

  • 佛教史第十七课:东南亚、南亚佛教[3086]

  • 惠能禅师贡献给人间佛教的思想观点[3673]

  • 实践“人间佛教”思想,迈出“适应”新步伐[3040]

  • 人间佛教的“理性”与“超越性”[2602]

  • 第六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开幕[4373]

  • 宗教社会学的“共业共修”:首届人间佛教社会学论坛重点议题[5619]

  • 佛教与世间——中国佛教宗派对人间佛教的建构[2837]

  • 佛法与众生法的协和:从佛教中国化论人间佛教及其价值取向[3028]

  • 上海玉佛禅寺举办国际研讨会 探讨都市佛教弘化模式[3016]

  • 2017人间佛教座谈会圆满举行[3446]

  •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 庆祝回归20周年[2756]

  •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文学硕士课程招生启事[5996]

  • 惠能禅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如意][3416]

  • 亚细亚佛教仪式国际研讨会在韩国举行[2654]

  • “人间佛教与现代传播”主题研讨会于广州举行[3611]

  • 香港佛光道场将举办“大专青年两日禅修营”[404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