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34]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4]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2]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5]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51]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7]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2]

  • 对松悟禅[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识得平常心 一切处都是道
     
    [ 作者: 虚云老和尚   来自:佛教在线   已阅:3039   时间:2017-12-14   录入:wangwencui


    2017年12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州于言下悟理。

        我们说古人的空话,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他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何故呢?我们不能回光返照,向外驰求,背觉合尘,朝朝暮暮,随境迁流,背道而驰,摸不着自己的脸孔,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平常。如有贵客到了,弄几碗好菜,这就是不平常的,只能招待十天八天。家无常礼,故不平常的招待,是不能长久的。修心人能心无造作,无安排,无改变,无花言巧语等,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

        六祖谓智隍禅师曰:“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这些话,也是说的平常心。与这些话不相应的,是在鬼窟里作活计,就不平常了。昨夜说戒律,初发心的,初生信心,皈依三宝,求受五戒。再进步的,知人生是苦,而舍俗出家,入山修道,知比丘尊贵,而受具足戒。又发大心,而受菩萨戒。在戒堂听引礼师苦口叮咛,说到“寒心而生惭愧”,那时怕六道受苦而发道心,闻法泪下。问“某戒能持否”,都答曰“能持”,但受戒完了,过些时候,老毛病复发,就退道心,就不平常,反以贪嗔痴为平常了。

        明道的人,动静无心,善恶无念,性空即无心,无心即道。初出家人,不知佛法如何,规矩如何,修行如何,须知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戒律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由,则心有依处。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施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以冰清玉洁的音声,称念诸佛圣号,这是念佛法门。进一步问“念佛的是谁”,就是参禅了。若不回光返照,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随念迁流,这样念佛就无用。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声音不缓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一声佛号有无量功德,只此一声佛号就能渡无量众生。诵经或照经文直诵或背诵,或跪诵,或端坐而诵,或默念皆可,随文观想,看经中说的什么道理。行道即经行,一步一步不乱,不东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次序,一个跟一个,不紧不疏的行,一切处都是用功。

        合掌两手不空心,十指紧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侧,水就倾泻了。站如松,两脚八字,前宽八寸,后宽二寸,身直,头不偏不倚,后颈靠衣领,如顶一碗油在头上一般,不正则油泻了。行如风,要照顾前后,轻轻移步,鞋不拖地,行楼板不要响,生草不踏,爱护生物。开眼看东西,只展半眼,所看不过三五七尺远。行住坐卧,能具威仪,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检责,何以化导群机?既自治之行可观,则摄化之门不坠。有道无道,举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

        心能平常的则始终不变,经历风波险阻,此心如如不动,如憨山老人者,就是我们的模范。他老人家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十月十二日,十二岁请于母出家,礼南京报恩西林和尚为师,受具戒于无极和尚。二十岁,西林和尚寂后,房门大小事,众皆听憨山决之。后从云谷大师在天界坐禅,二十八岁游五台见憨山甚佳,因以为号。二十九岁阅《肇论》,悟不迁义。妙峰谓之曰:“且喜有住山本钱矣。”三十岁发悟,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披剃至七十一岁冬,游双径,上堂说法,启口数千言,不吃一字。侍前传录,疲于奔命,目不暇给,其详细史实具载年谱中。他老人家一生历史,数十年中,环境千变万化,千辛万苦而道心始终不变,这就是平常心、长远心,就是我们的模范。他遣戍雷阳时,作《军中吟》云:“缁衣脱却换戎装,始信随缘是道场,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他把自己坚固不变的心都吐露出来。

        佛法到今日更衰微,起过不少风波。解放前,全国僧尼还有八十万,去年只余七万多,还俗的十占其九,这就是无长远心,无坚固心,烈火一烧,就站不住脚。若是真佛弟子,就要立志,具铁石心肠,先学威仪,循规蹈矩,不怕人说你脑筋不醒,要死心崇奉佛的教诫。由于多劫种下善根,此生才得入佛门,就要努力求道去习气,不入名利场,不当国王差,把心中的习气,一点一点的除去,即是大修行人。得入理体,坚固心历久不变,平常心动静一如。(信息来源:佛教在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三句话![438]

  • 茶中不会变的,那就是道[424]

  • 人生处处是道,心不在即无分别[863]

  • 20个经典故事:看明白了你的人生就开挂了[839]

  •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1434]

  • 一位法师写给考生的信,全文1340字,字字珠玑,智慧值爆表[1373]

  • 楼宇烈:禅悟的认识论意义[2562]

  • 如何修出平常心?[1334]

  • 如何修出平常心[1856]

  •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1603]

  • 持平常心,行本分事,做厚道人![1918]

  • 任凭风浪骤起,闲看花开花落[2422]

  •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3788]

  • 最好的人生状态:顺境不飘,逆境不倒[3895]

  • 明憨法师:平常心如何是道[1950]

  • 利益面前勿失平常心![1893]

  • 平常心如何是道[1873]

  • 以清净心待众生,以平常心过生活[2123]

  • 平常心要如何修?[2298]

  • 苏轼悲天怜悯的《焰口召请文》 ,震憾灵魂最深处[253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