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6]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5]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
     
    [ 作者: 妙静、妙澄、慧空   来自:菩萨在线   已阅:3921   时间:2017-11-3   录入:wangwencui


    2017年11月3日    佛学研究网

        恰逢赵朴初诞辰110周年,11月3日,“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于长沙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大德法师出席开幕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则悟法师主持仪式。
     
        全体起立唱《国歌》。随后,举行诵经祈福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拈香主法。众人起立合十祈福,会场庄严肃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海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对与会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赵朴初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本次研讨会通过回顾赵朴初对当代中国佛教所作的贡献,以纪念赵朴初诞辰110周年。
     
        中共太湖县委副书记、太湖县人民政府县长朱小兵代表太湖县委、县政府对支持本次活动的全体人员致以谢意。太湖是赵朴初的故乡,是禅宗的发源地,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太湖县多次举办纪念、研究朴老系列活动,注重禅宗文化发掘,注重朴老和谐、圆融、知恩报恩思想的传承弘扬。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加强朴老研究、促进当代佛教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龙建湘代表湖南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专家学者和大德法师欢聚一堂、共同推动佛教中国化是一大盛事。他回顾了湖南省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指出湖南省正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四大自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贡献。
     
        最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作基调发言。他回顾了朴老对中国佛教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朴老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坚持佛教界走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朴老的思想和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激励佛教界不忘初心,谱写佛教中国化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将佛教视为精神鸦片。朴老提出“佛教是文化”,佛教能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从而逐渐纠偏思想,消除大众对佛教的误解。这为新时期佛教事业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幕式就此圆满。
     
        朴老结缘于太虚大师,受太虚大师临终嘱托,坚持践行与丰富“人间佛教”思想。1983年,他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周年》主题报告,提出佛教徒应倡导“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发扬农禅并重传统,以利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发扬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以利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以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朴老有诸多赞誉加身。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圣凯法师在出席“首届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时提出,赵朴初最大贡献是提倡“人间佛教”对整个中国佛教的指导地位,强调了“人间佛教”思想的普遍意义。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安徽赵朴初研究会、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旨在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佛教中国化。研讨会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爱教,谱写佛教中国化新篇章”为主题,包含“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复兴”主论坛,及“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两大分论坛。(信息来源:菩萨在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622]

  •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人人都会说,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1821]

  • 佛教文化与时代命题[2173]

  • 佛门茶礼: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1865]

  • 人间佛教为圆融——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再探[1928]

  • 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2311]

  • 从香花僧“和尚戏”看佛教文化的嬗变与内化[2595]

  • 南宋的佛教文化[3471]

  • 浅谈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6420]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2961]

  • 佛教文化对诗坛的影响[2876]

  • 新疆的佛教文化[4424]

  • 赵朴初:佛教与中国文化完全打成一片,而无法分割了[3073]

  • 作为生命哲学的佛教文化[2571]

  • 历史上的《峨眉山志》与佛教文化[2937]

  • 江南佛教文化的特征[2889]

  • 第六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开幕[4505]

  • 相融相即:春节传统习俗里的佛教文化[4913]

  •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交流 ——基于中古海路密教传播的考察[4474]

  • 第二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举行[24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