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5]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7]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5]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0]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6]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一杯水中的禅意与智慧
     
    [ 作者: 佚名   来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已阅:2802   时间:2017-5-5   录入:wangwencui


    2017年5月5日    佛学研究网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着名的禅师,有一次,有一个人向南隐禅师请教什么是禅,却喋喋不休地自个儿说个没完。

      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到杯子里。杯子里的水满了,禅师还是继续倒。

      来访的人叫了起来:“师父,杯子已经满了!”

      大师微微一笑说:“哦?你也知道杯子满了啊?如果你不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我怎么可能往里面再注入水呢?”

      来人听了,当下豁然大悟。

      我们的思想,就如这一只杯子。如果里面已经装满了水,智慧之水就不能再注到它的里面了。这个杯子中已经装满了的水,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而要感悟禅的智慧,必须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清空归零,打开自己,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所以,从现在起,就让我们倒空杯子里的水,一起来体会禅的无上智慧吧!

      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上,禅学很热,很多人都在学禅,都成了禅的狂热的粉丝。那么,到底什么是禅?这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禅,是印度梵语“禅那”的音译,意译就是“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过禅坐训练,将意念集中在一处,思考人生真理,从而使大脑里的杂质沉淀下来,使思维如水一样清澈、透明。

      用现代话简要地说,禅是一种境界,一种方法,一个家园。

      首先,禅是一种境界。禅是一种觉悟的境界。禅的境界远离分别,去除了一切二元对立。在禅学看来,世上万事万物,形相上虽然有差别,本性上却是平等的。

      其次,禅是一种方法。禅是开发智慧的方法。禅运用“不二法门”,让我们摆脱分别的枷锁,充分显现出一切众生原本具有的“如来智慧德相”。

      其三,禅是一个家园。他乡虽然好,不如早还家。禅的开悟,就是游子归乡。禅给了漂泊无依的现代人一个温馨的精神归宿,禅使我们回到了“主客未分之前”的精神本源。禅师们使用各种语言、机锋,都是为了使我们结束流浪,回到精神的故乡。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坛经》)——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我们能超越形相,不为所动,这就是“禅”;超越外部的形相时,我们的心灵就保持了自由,这就是“定”。有了“禅定”的功夫,我们的生命境界就会大为改观。

      禅是当代人缓解压力、增强定力、开启智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减压:现在的人成天到晚都在说自己很“忙”,很“累”,很“郁闷”。禅可以将这些东西一扫而光,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把压力转变成动力;

      增定: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太多,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面对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时,把握不住自己,心神杂乱,恍恍惚惚。禅可以把我们的心理调节到最好的 状态,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加禅定的力量,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从而让我们滚滚红尘得自在,大风大浪不翻船。

      开智慧:为了各种利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枪暗箭,那不叫智慧,小聪明而已。禅可以使我们从生命的最深层次,打开最根本的智慧,这种智慧对宇宙人生看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打开了这个最根本的智慧,就是打开了慧眼,打开了天目。(信息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27]

  •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303]

  • 李玟被抑郁症带走了!佛家有办法终结抑郁之魔吗?[690]

  •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和能力:知止[566]

  • 被误解的“禅宗美学”:脱俗就是“禅意”吗?[546]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732]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760]

  • 禅意性灵袁宏道[600]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667]

  •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693]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791]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837]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883]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1167]

  • 佛手清供,为生活增添一丝清雅和禅意[744]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575]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812]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1003]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800]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90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