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5]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4]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4]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教寺院建设的现状与反思
     
    [ 作者: 光泉   来自:网易佛学   已阅:4331   时间:2017-4-25   录入:wangwencui


    2017年4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我国的佛教文化、佛教寺院建设以及佛教僧才培养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道场建设、组织制度建设、道风建设、佛学院建设、社会弘法和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代寺院设施的恢复与管理的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佛教寺院的硬件设施基本上已完成重建与恢复。如我国四大名山各寺院,杭州的灵隐寺、径山寺、净慈寺等,都已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不仅满足了人们修行、礼佛等信仰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佛教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需求。目前需要跟进的,是寺院软件设施的建设,如寺院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僧团的教育与培养模式、佛教文化建设等。

        如今,我国佛教已从传统走向现代,立足人间,关注人生的烦恼,通过运用适应时代的方式,提升大众的精神层面。佛教寺院在管理方面,也从单一的封闭性内部管理,走向综合性社会化管理。以传统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作为寺院的基本准则,重新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丛林清规。建立寺院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图书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建立寺院的慈善基金会、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加强佛教寺院的僧才培养

        僧团是弘扬佛法的核心,僧伽的整体素质关乎整个佛教的兴盛。追溯到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有了僧伽的培养与教育。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伽教育模式几经变化,由最早的培养佛学研究人才和翻译人才(如鸠摩罗什和玄奘大师),到宋代的丛林教育模式(如马祖建丛林、百丈怀海制清规),再到近现代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产生佛学院的形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培养了大量的年轻僧才,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还有很多寺院缺少人才。尤其在佛教海外传播中,存在人才不足的现象。为了加强佛教僧团的建设,提高僧才的整体素质,全国各地开始兴办佛学院,僧才教育由丛林化走向学院化的道路。杭州作为东南佛国的重地,也不甘落后,创立了杭州佛学院,集僧伽教育、艺术教育、讲经说法、学术研究、短期培训、对外交流等为一体,实现了僧才教育的现代转型。

        近几年,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佛教的言论中,很多人认为,一些寺院、僧人已经失去了社会的信任。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内人员职责不到位,没有更好地把握方向。可以说,加强佛教信仰(道风)建设,是确保佛教沿着正轨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更好地加强佛教道风建设,笔者在此提几个观点:

        遵守戒律。戒律是道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可以说,道风是佛法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而道风建设的基础就是戒律。《华严经》记载:“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戒律是正法久住、僧团和合的依托与保障。有良好的道风,佛教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造福民众,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力量。

        加强寺院经济的管理。首先要坚持国家关于宗教“自办、自给、自养”的方针,其次既要靠政府对于宗教团体在经济方面的监管力度,也要加强寺内的民主建设,自我监督,真正做到“十方来,十方去”,避免寺院、佛教和聚敛钱财联系到一起。

        培养人才是道风建设的关键。佛教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利用,是道风建设关键之所在。古人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想弘扬佛法,首先要培养人才。赵朴初居士曾经说过:“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可见,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现代化和科技发展的进程,佛教寺院的发展既要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也要引领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根据我国佛教寺院的实际情况,应对其管理体制、道风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剖析,努力推进佛教寺院现代化建设和佛教文化建设。(信息来源:网易佛学)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自我提升的10个好习惯,受益一生![467]

  • 神奇的“种子法则”:意念具有不可思议的超能量[1366]

  • 浅谈近现代佛教寺院管理特点[2411]

  • 人生会越来越好[2322]

  • 现代禅与印顺法师的论辩及其反思[2087]

  • 弘恩法师:天下之事,不可极意,极意则祸乱[3555]

  • 论近现代佛教对经忏佛事的反思与批判[2656]

  • 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所能看到的[2695]

  • 禅宗五家的宗风及其现状[3212]

  • 学佛学不好,怪谁?[2510]

  • 关于禅宗研究方法的反思[15023]

  • 宗教法人制度与佛教寺院的现代化转型[2706]

  • 金代佛教寺院经济生活探析[2784]

  • “‘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遗产研究论坛”举办[2874]

  • 中国佛教协会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倡议书[2912]

  • 宗教与一带一路建设[3380]

  • 本地化建设:中国天主教的历史与现实[3983]

  • 对当代中国佛教世俗化现象的反思[3691]

  • 佛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路径——都市寺院三题 [刘元春][2675]

  • 禅宗文化现状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45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