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5]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81]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6]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5]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9]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79]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一带一路’犍陀罗佛像艺术展” 在杭州净慈寺美术馆开幕
     
    [ 作者: 佚名   来自:佛教在线   已阅:3493   时间:2016-7-25   录入:wangwencui


    2016年7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2016年7月24日,净慈寺主办的“‘一带一路’犍陀罗佛像艺术展”在净慈寺美术馆开幕。这是净慈寺美术馆开馆后的第一个大展,在国内佛教界犍陀罗专题的佛像艺术展尚属首次。展品包括19件单体造像、45件浮雕(含残断)、4件其他法物及经文在内共计68件。所展出展品均属公元1世纪至公元8世纪期间的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精品。

        从“一带一路”与佛教的历史关系来看,延续两千年之久的丝绸之路充满了佛教传播和交流的史实。随着古代陆地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和产生于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融合和淬炼中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焕发出东西文化交融之美,也为中外民众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多层面的相遇营造出更融洽的气氛,提供了彼此深入了解的可能。所以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使“一带一路”的历史不只是社会经济史,而是寓意更深、涵盖更广的思想文化史。

        净慈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西湖核心景区唯一一所寺院,也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要宣传窗口,随着G20峰会的临近,净慈寺举办此次“一带一路”犍陀罗佛像艺术展,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千年古刹的新风貌、新气象,也为美丽杭州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知识:

        犍陀罗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的白沙瓦谷地。犍陀罗艺术是由来自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地区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亚、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时所带来的古典希腊文化与东方(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结果。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中亚和印度次大陆地区的题材,后来越过帕米尔高原流传到我国新疆西南部地区,为我国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带来了希腊罗马风韵。

        犍陀罗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佛像的创造。佛教在前6世纪末兴起后﹐数百年间无佛像之刻画﹐凡遇需刻佛本人形像之处﹐皆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象征。1世纪后﹐随大乘佛教的流行﹐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遂有佛像的创作。最初佛像乃从印度民间的鬼神雕像转化而来﹐而在犍陀罗地区﹐佛像的制作又较多地吸收了希腊式雕像和浮雕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犍陀罗艺术随着佛教的东传由往来于丝绸之路间的中外使节、僧人、手工艺术匠人和商旅从印度,通过西域于阗、龟北地区,而后再经过河西走廊传到内地的。形成清晰脉络。从犍陀罗—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犍陀罗艺术的输入,渐次演变,到了南北朝时期,佛像造型已中国化。(信息来源:佛教在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聚焦“一带一路”!探寻古代丝绸之路与佛教的不解之缘[3112]

  • 宗教与一带一路的历史关系 [卓新平][3224]

  • 杭州禅茶文化的历史渊源[3231]

  • 佛教“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历史上来往于南亚与中国的高僧们[3742]

  • 第二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宗教与中国周边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5797]

  • “‘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遗产研究论坛”举办[2812]

  • 2017年中华慈孝文化节即将在杭州开幕[2497]

  • “一带一路上南北传佛教研讨会”在香港宝莲寺开幕[3866]

  • 宗教与一带一路建设[3307]

  • 佛教界人士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585]

  •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选萃展举办[3103]

  • “墨镜禅心”文化艺术展杭州开幕 传递禅宗之美[2589]

  •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 [马居里][3496]

  •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召开[3703]

  • 第十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和合文化与‘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暨‘和合星’命名仪式[3491]

  • 田青:佛教艺术是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纽带[2151]

  • G20杭州 聊一聊杭州的寺庙文化[2871]

  • “一带一路”中国佛教文化继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嵩山少林寺举行[3326]

  • 一带一路 信念之旅——2016第二届佛教英语夏令营[2983]

  •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藏佛传教可发挥积极作用[461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