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中日两国佛教的八大不同
     
    [ 作者: 太虚大师   来自:网易佛学   已阅:4862   时间:2016-6-23   录入:wangwencui


    2016年6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现在将应南禅寺晚斋之请,不能与诸君详谈,谨将中日两国佛教异点,略举数条,并盼诸君指教!

        中日佛教异点一

        日本佛教初由朝鲜传来,旋即消灭。后经圣德太子之经营,渐次派遣贵国高僧留学敝国,而敝国之大乘各宗斯传贵国。中国佛教虽由汉明帝夜梦金人于前,而摩腾、竺法兰法师以后,传教之梵僧大都自动而来。内求与外来不同,此中日佛教之异点一。

        中日佛教异点二

        日本佛教,起初由圣德太子个人之深信与提倡,后又由大多数贵族之继承维持,并有出家而维持佛法者,在中国则与异也。中国佛教,纯由深山大泽之高僧住持,历朝佛法虽由当朝保护,出家住持佛法者,大都以隐逸为高。朝贵与野逸之不同,此中日两国佛教之异点二。

        中日佛教异点三

        日本佛教经圣德太子提倡之后,国民能领受佛法,并各自努力提倡;而中国由汉时排百家而尊儒,而以神仙惑世之道教亦同时成立。至佛法之到中国,初经五岳道士之排斥,继以三武、一宗之摧残,全国佛法几经绝续,而唐、宋后儒者排佛之风亦盛。在贵国自圣德太子而后,蒸蒸日上,维新初虽经神道教之妒诟,然于佛教之大体无损。承受与排毁之不同,此中日两国佛教之异点三。

        中日佛教异点四

        日本佛教自传来之后,一一皆能保存持久,如天台、真言均发扬光大,至今未衰。在中国、则以朝代之变更,国内之战争,有明德之帝主、则佛法兴,遇横暴之君王、则佛法毁;唐而后各宗之式微以此。保持与流变之不同,此中日两国佛教之异点四。

        中日佛教异点五

        一国有一国之国民性,而国民之性,寄于宗教学术。贵国固有之教为神道教,故贵国国民心理,近于神秘,而佛教密宗之能在贵国特放异彩,此为一大原因。而在敝国则人心趋重性理及自心之修养,古文化之诸子百家,与佛法之大小乘经论皆不甚融洽。逮唐朝慧能大师,直下明心之禅宗始兴。推原佛教之所自,流出于佛陀之大菩提心,禅宗在直下印证自心为与佛无二之觉心,一方既穷佛法之根核,一方又适应华人之心理,遂打入华人之心理深处,发舒为宋、明儒者之理学。故隋、唐后之佛教,当以禅宗为中心。密与禅中心之不同,此中日佛教之异点五。

        中日佛教异点六

        日本现存佛教之各宗派,大率由高祖传来如何,即保存与传受如何,故各宗派皆有独立之精神。此精神之目的,即在尊传来之祖,日本佛教,大都如是。中国佛教,对传来之祖,虽有相当之尊敬,而实际上则尤推重于释迦牟尼为唯一无二之所尊,以祖传之法亦出于释尊故。尊祖与重佛之不同,此中日佛教之异点六。

        中日佛教异点七

        日本佛教之能有进无退之原因,则在圣德太子宪法之制定,而政教一致,故能以佛法施诸朝野,充满全国。至中国治国之责,向为儒家所专有,佛教不但不愿加入,纵加入亦必与儒者冲突,故佛教徒率以闭门自修为职志。化群与修己之不同,此中日佛教之异点七。

        中日佛教异点八

        近代日本佛教,于古代所传保存无缺,适应现代由西洋来之新文化,渐变其古风而期普及民众。至近代中国佛教徒之努力者,在恢复隋、唐间佛教之古风,以隋、唐光明灿烂之古风复,则佛法之胜以彰,故为复古思潮之运动,校勘经论而从教理之整顿。适今与复古之不同,此中日佛教之异点八。

        前来八条,不仅说明而已,是希望中日两国之佛教徒,相互了解而取长去短,互谋东亚佛教进一步之发达。前来所举,挂一漏万,盼诸君纠正之!(信息来源:网易佛学)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略述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189]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35]

  • 争还是不争,佛教是如何看待“争取”的[326]

  • 佛教讲众生平等,取名为何却“论资排辈”?[357]

  •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一键打开佛教世界观[318]

  • 《封神》里的“魔”,佛教中有吗?[333]

  •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347]

  • “劫”到底是什么?究竟能否躲得过[529]

  • 佛教涅槃的含义[685]

  •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645]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602]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776]

  • 佛教的忏悔观[1317]

  • 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964]

  • 师父们的日常服饰,你了解吗[827]

  • 从佛教的“三观”看生态智慧[842]

  • 这些源自佛教的成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818]

  •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774]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912]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86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