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10]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7]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8]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5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3]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6]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7]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1]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1]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莫高窟“父母恩重图”:佛教也讲孝道
     
    [ 作者: 安伦   来自:中国新闻网   已阅:4069   时间:2015-12-3   录入:yangsihan

     

                                     2015年12月3日 佛学研究网

                      

      佛学研究网讯 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莫高窟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款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高182厘米,宽127厘米,绢质,以蓝色和绿色为衬底,施以红色及石青、白粉、金粉等近十种颜料而绘,除表现内容情节的110多个人物形象外,配以日月、山水、建筑、花草等,画幅宽大,内容丰富,运笔流畅,色彩绚丽,是敦煌莫高窟所出佛教题材美术作品中,国内现存的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说法图的两侧,是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的画面及榜书,一个情节一幅图,共有15幅。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详细描述了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孩子长大成人,其间父母养育孩子的全部过程,通过讲说父母的这些大恩大德,倡导众人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恪守孝道。

      《父母恩重经》是唐代僧人编造的经典,并非印度典籍,历来视为伪经。很明显,中国僧人造这本经书的目的是为了向世人表明,佛教也讲孝道。经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哀哀父母,生我幼劳。昊天之恩,岂能不报”这与《孝经》中的思想何其相似。《父母恩重经》的出现,与当时的文化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唐朝前期帝王对《孝经》的提倡直接关联。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无我、无常,它追求精神解脱,是以放弃现实生活为代价的。所以早期佛教主张“不事二亲”,“无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而这必然要遭到“孝为百行之首”的儒家思想的反对,当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冲突,就不得不做一些调整,以适应当时的统治需要,《父母恩重经》和经变画便应运而生。

      北宋初年,统治河西瓜沙地区的是继承张议潮政权的曹义金之孙曹延实禄。曹氏政权一直奉北宋正朔,社会比较安定,还继续开窟造像。曾设置“勾当画院”和“知画手”,这幅绢画正是曹氏政权时期的产物。

      经变画承袭了敦煌壁画满窟是画的特点,内容丰富,不留空白。继承了唐代壁画的传统,佛菩萨面相端丽,和蔼可亲,既有唐代的雍容华贵,又有宋代的秀美俊俏。所有颜料有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红土、白粉和金粉等,不下七、八种,色泽鲜艳,无铅变黑之感。画人物先用线描,然后晕染傅彩,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兼有工笔和水墨的效果。《报父母恩重经变》堪称北宋佛画佳作。(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218]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286]

  • 佛教的忏悔观[335]

  • 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383]

  • 师父们的日常服饰,你了解吗[304]

  • 从佛教的“三观”看生态智慧[428]

  • 这些源自佛教的成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501]

  •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483]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615]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644]

  • 佛教用香的常见形态[823]

  • 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738]

  • 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965]

  • 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1098]

  • 佛教中的神秘数字108,蕴藏着什么秘密?[968]

  •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不仅是信仰而已![887]

  • 佛教的食物[1164]

  • 佛教的“戒”是什么?[1292]

  •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1155]

  • 佛教的生活学[115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