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佛无灵》的意蕴 [蒲燕] |
|
[
作者: 蒲燕 来自:陇原佛学网站 已阅:2775 时间:2015-11-12 录入:yangsihan |
2015年11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丰子恺是一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佛无灵》就是一片破邪显正的佛教文学作品。 丰子恺则认为,一般的信佛人都有与姑母一样的心理,他们将信佛看成是一种交易。 这些人大多数自私自利,他们认为自己吃素念佛,佛菩萨就会对他们有所回报。这些信佛者完全是为了求得私人的幸福,根本不了解佛菩萨的慈悲精神。他们把自己的信佛看成是一个商人拿着本钱经商赚钱一样。 丰子恺指出,一个信佛者信佛求人生的幸福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很多信佛者的信佛只是为了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却不顾其他人的死活。这样就不值得赞同了。这种自私自利的人若是信佛得到了一些便宜,便会津津乐道,认为是佛菩萨的保佑,一旦受到了一些小损失就会怨天尤人,感叹“佛无灵” 。丰子恺在文中还列举了一些一般信佛者的贪欲:他们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诵经。但他们吃一天素,希望得到比吃十天鱼肉更大的报酬,他们放一条蛇,希望活一百岁。他们念佛诵经,希望个个字变成金钱。这些人从佛堂里散出来,说的都是果报:某人长年吃素,邻家都烧光了,他家毫无损失。某人念《金刚经》,强盗洗劫时独不抢他的。某人无子,信佛后索得一男。某人痔疮发,念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痔疮立刻断根……此外没有一句真正关于佛法的话。这完全是同佛做买卖,靠佛图利。正所谓:“群居终日,言下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在丰子恺看来,把对信佛的投入当成一种本钱是没有用的,因为对佛不可以做买卖的。 丰子恺认为,一个真正学佛之人应当正确理解佛教教理,掌握正确的修学方法。他以戒杀素食为例,指出一个人吃素吃荤是无关人体的小事。吃素也好,劝人戒杀也好,目的都是为了护生。但护生并不是拘泥于形式上的护生,其宗旨是为了护心(即爱护自己的内心,避免自己养成残忍的习性),丰子恺在文中举例说:“不杀蚂蚁非为爱惜蚂蚁之命,乃为爱护自己的心,使勿养成残忍。”假使一个人养成了残忍之心,即便无端一脚踏死蚂蚁, “此心放大起来,就可以坐了飞机拿炸弹来轰炸市区”。丰子恺告诉人们,戒杀护生还要防止过于教条,钻牛角尖。他说: “浅见的人,执着小体,斤斤计较:洋蜡烛用兽脂做,故不宜点;猫要吃老鼠,故不宜养;没有雄鸡交合而生的蛋可以吃得……这样地钻进牛角尖里去,真是可笑。” 在分析过一些信佛者的错误观念之后,丰子恺还提出了一个真正信佛者应当具有的心态。他指出 :“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教‘四大皆空’主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至少应知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道。爱物并非爱惜物的本身,乃是爱人的一种基本练习。不然,就是‘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齐宣王。”丰子恺所说的“四大皆空”是佛教的根本教义, 即指“地、水、火、风”四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一旦失去了因缘聚合的条件,则由四大所合成的事物就不存在了。丰子恺要求一个学佛的人,要认识到“四大皆空”的道理,做到自利利他。“广大慈悲之心”即佛教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也就是“等念怨亲,不憎恶人”的慈悲平等之心,丰子恺告诉我们,作为真正的学佛者要以广大慈悲之心爱护一切群生,尤其是爱护人,能够将与自己无关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慈悲。 丰子恺在《佛无灵》一文中以自己的“缘缘堂”被烧毁为引子,指出一些人将信佛学佛作为一种交易的错误观点,并解说了学佛者应当具有的正确佛教观点。即便是今天的学佛者阅读这篇佳作,心灵也会受到启迪和净化,从而会以正信的心态信佛学佛。(信息来源:陇原佛学网站)
|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