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6]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47]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7]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59]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1佛教艺术 >> [专题]d1佛教艺术 >> 正文


    巴蜀佛像的未解之谜 [米桠]
     
    [ 作者: 米桠   来自:凤凰佛教   已阅:4453   时间:2015-9-13   录入:yangsihan

     

    2015年9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佛学研究网讯 说到中国的石窟佛像,立刻就会想到闻名遐迩的四大石窟。其实,至今仍有数以万计的石窟佛像,珍珠般散落在巴山蜀水的山野之间,鲜为人识。

      近些年随着安岳、大足、乐至这座天然的佛像宝库逐渐为世人所关注,一些扑朔迷离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下面就带大家来探一探这些不为人知的巴蜀佛像之谜。

      神奇的树抱佛

      乐至县金龟山上的报国寺,有一处神奇的“树抱佛”石窟。上世纪中叶,一个放牛娃无意中发现,寺内一面杂草丛生的崖壁上竟然刻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佛像!在清理过程中,一幅匪夷所思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千尊形态各异的佛像居然纹丝不差地镶嵌在一棵大榕树的根系中,远远望去,粗壮的树根仿佛是给佛龛搭了一重屋檐,精心守护着里面的佛像。

      “树抱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先有树,还是先有佛?人们众说纷纭。报国寺住持隆宣法师说,佛教讲求自然,不管是先有树,还是先有佛像,都是因缘造化而成。佛经故事中,佛和树常常相伴出现。这棵榕树与佛相伴千年,所以才会像卫士般,伸出臂膀,尽心守护着佛。每天,报国寺的“树抱佛”下都会有信众进香朝拜,而它的形成,依旧是一个谜。

      千年卧佛之谜

      说起巴蜀石窟造像之谜,最大的谜团当属安岳卧佛。安岳卧佛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卧佛造像,还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而其“背北面南,头东脚西,左胁而卧”的奇特形制,更是世间罕见!

      众所周知,佛教造像是不能随意创作的,必须符合经文的规定。一直以来,表现涅槃场景的卧佛都是向右侧卧。可是,安岳这尊长达二十三米的佛像却是头东脚西左侧卧,而且不枕手,构图奇特,一改传统涅槃变格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安岳卧佛的名声日隆,其“左胁而卧”的反常规之举,就引起了学术界的种种猜测。

      除了“左胁而卧”这个最大的谜团,场景中背朝观众面向佛祖的人物究竟是阿难?摩耶夫人?还是佛祖的“关门弟子”须跋陀罗?卧佛建于盛唐,为何其面相、身段和衣纹缺少饱满丰腴的立体感,与大佛身后的佛说法像、天龙八部众及诸弟子等面相丰圆、饱满立体的造像风格不相统一?如此种种,至今未能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安岳卧佛,似乎是古人有意留给我们的一个谜。

      洞顶的神秘符号

      大般若洞是安岳华严洞石窟群的一个洞窟,建于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 年),是安岳著名的“三教合一”(释儒道)洞窟。洞窟正面凿有两米多高的释迦牟尼像,结迦趺坐于莲座之上,两侧分别刻有老子和孔子坐像,高近一米,分侍佛祖左右。

      洞窟两侧的三层龛窟中分别刻有佛、菩萨、弟子、罗汉等佛教诸像多尊。一望便知,儒释道三教在凿刻洞窟的主事者心中,并非平分秋色。

      两个“人”字拼起来是什么字?大家都知道——当然是“从”了!可是你见过两个“人”字颠倒着组合在一起吗?它该念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恐怕,这就不得而知了。在大般若洞,抬头仰望,洞顶镌刻了一个直径约两米的“丫人”字——两个“人”字上下颠倒,再于外部饰一个圆圈。古人就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神秘的符号,至今无人能识。

      关于这个符号,当地有句民谚:“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到就是活神仙!”似乎更暗示着它的奥妙难解。是字?还是图?至今无人能解。只有那句广为流传的民谚,伴随着这密码般的符号,为安岳的石窟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缄默”的宝顶山

      大足石刻是中国佛像石窟艺术中晚期的杰出代表,宝顶山是大足石刻艺术之冠。宝顶山石窟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十三处造像群,共有造像近万尊,佛经故事和造像前后连接,无一雷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纵横数里,造像盈万,声势之盛,轰动朝野”。

      如此浩大的工程,却不见专门的历史典籍记载,亦没有常见的建造题记,对于其主持建造者——南宋高僧赵智凤,也几乎没有详尽的史料记载。“宝顶山上万尊石刻,那么大的龛窟里面,没有一个年号,没有一个僧人的名字,没有一个发愿人的名字。”近八十高龄,将大半生的精力投身于石刻研究的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前馆长陈明光说。宝顶山石窟,给后人留下巨大的谜团。

      可是,相比宝顶山的“沉默”,同属于大足石刻的北山石刻,则要“热闹”许多。北山石刻中不但留有几十位工匠的名字,甚至还将出资镌造的供养人刻像入龛。挤入神龛的各色历史人物、供养人多达近千位。这让人们对于宝顶山石窟的“空白”,更加不解。(信息来源:凤凰佛教)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像胸前的“卍”字有什么奥秘?[292]

  • 为啥不能对着寺院的佛像拍照?[1526]

  • 佛像不是偶像[1871]

  • 中国“第一”尊佛像是什么样?[3216]

  • 你是否只恭敬寺院的佛像,而忽视了身边的佛?[2474]

  • 中古史上早期佛像瘗埋研究[1833]

  • 佛的微笑[4468]

  • 一口气,看懂中国寺庙的布局和佛像[3339]

  • 佛像:佛陀品质的象征[2481]

  • 托形象以传真:谈佛像艺术与慈悲之美 [褚潇白][3242]

  • 谈佛像艺术与慈悲之美 [褚潇白][3544]

  • 中国石刻佛像鼻祖:宁夏须弥山石窟艺术[4524]

  • 佛像开光的深意[3076]

  • 四川佛像的这根衣带 系出来一条中原佛像史 [何晞宇][3327]

  • “西藏大昭寺佛像唐卡数据库”初步建成[4778]

  • 佛像璎珞的起源、隐喻和演变 [米广弘][3763]

  • 藏传密教佛像的艺术想象力 [萧学禹][4233]

  • “京都醍醐寺展”佛像艺术简论 [李柏华][3469]

  • 佛像的“时空对话”[3482]

  • 万佛寺出土佛像:穿越千年的拈花微笑 [吴晓铃][38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