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8]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9]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6]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灵隐寺的禅意茶香
     
    [ 作者: 光泉   来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已阅:4169   时间:2015-1-13   录入:wangwencui


    2015年1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面,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的灵隐古禅寺,林木苍郁,庙宇宏敞,流水潺潺,环境清幽。浓厚的禅宗文化氛围使得灵隐寺不仅是高僧云集、弘扬佛法的著名道场,更成为培育禅茶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我国,禅宗与茶是两个重要的文化标签,这两种文化元素的结合更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内涵。“茶神出释门”,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饮茶,且有不少的僧人、居士在我国茶叶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例如,“茶祖” 吴理真被世人尊称为甘露禅师,他不仅开创了在世界上种植茶叶的先河,更首次提出“佛茶一家”的思想,为“禅茶一味”思想的成熟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当下得真趣,禅茶一味香。”禅茶一味有着内在的思想基础:第一曰“苦”。佛教最基本的真理——“四谛”, 即“苦、集、灭、道”,以“苦”为首。佛法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就是要看破生死、看透人生是苦的真相,达到大彻大悟,从而实现对“苦”的解脱。同样地,茶性也苦。品茶苦中有甘、苦后回甘,这与参禅的内在真谛是相通的。第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由“静”达到洁净身心、涤除凡尘的境界。坐禅也需要以静为基础,静坐、静虑、静观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大彻大悟的重要课程。第三曰“凡”。茶道和参禅都讲究从平凡的小事中参悟人生哲理。第四曰“放”。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够“放得下”,实现解脱;品茶也如此,在繁忙的日常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放下手头的工作,呷一口茶,享受一下人生。禅意中有茶味,茶味中有禅意,禅与茶的结合自然而奇妙。

      历史上,僧人们不仅酷爱饮茶,喜欢以茶待客,还将佛教文化尤其是禅文化与茶结合起来,如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进行茶事活动等,引领了各阶层喝茶的社会风尚,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近几年来,灵隐寺在坚持自己种茶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开发宝贵的禅茶文化资源,向社会大众宣传茶文化,弘扬禅茶精神。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述:“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灵隐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清幽,生态良好,十分有利于生产天然健康的禅茶。灵隐禅茶主要产于与寺相毗邻的北高峰、天竺峰一带。据记载,在南宋嘉定年间,这一带就被划为寺院的属地,成为灵隐寺的茶园。除了日常做佛事、参禅静坐外,种茶、采茶、制茶等也是灵隐寺僧人修行的重要功课。

      为了推广禅茶文化和禅道思想,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灵隐寺以茶为纽带,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举行云林茶会、开茶研讨会、进行茶艺表演等。云林茶会的举办始于2009年,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每次都有一个特别的主题,如“花语茶香”、“清香和合”等,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每次都是一场独具韵味的禅茶盛宴。在茶会期间,客人们不仅可以欣赏一系列的茶艺及文艺表演,还可以与人品茶论禅、感悟生活。除此之外,灵隐寺在禅茶文化研究和传播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2006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就在杭州成立,笔者有幸当选为禅茶研究中心主任。此后,灵隐寺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多次举办关于禅茶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佛教界的法师、专家学者、艺术家、资深茶人等前来参加,成为弘扬和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平台。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佛教自传入中国之日起,便不断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和发展,并一直努力承担着自己爱国爱教、导世化俗、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弘扬文化、加强交流的社会责任。灵隐寺每年举办的艺术表演、茶会活动等不仅使禅茶更加平民化、大众化,继承和弘扬了禅茶文化,更以正、清、和、雅的禅茶精神净化了信众的心灵,引领了高雅的社会风尚,加强了灵隐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使社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灵隐寺浓厚的茶文化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佛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近年来,灵隐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曾先后多次邀请日本友人前来参加茶文化研讨会、茶艺表演,并到日本、泰国、新加坡等进行文化交流,大大增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禅茶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元素,禅茶文化极具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在当前全国各界努力实现中国梦、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佛教界努力振兴佛教的背景下,禅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作为中国五大禅宗寺庙之一的灵隐寺,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开发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禅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形式,为禅茶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信息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手清供,为生活增添一丝清雅和禅意[258]

  •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272]

  • 慈悲的修行[699]

  •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686]

  •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679]

  •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804]

  •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1862]

  • “真·佛系”诗人王维:为六祖写墓志铭,众多诗句被引作公案[2061]

  • 情似茶香 轻笑忘尘[2924]

  • 谢灵运诗作中佛教思想[2571]

  • 苏东坡与禅师的唱酬诗[4156]

  • 普茶:感悟人生 体悟禅意[4374]

  • 缁素忘年之交!说说诗僧皎然与茶圣陆羽的故事[2834]

  • 浮躁的现代社会 你的心需要一场修行[2590]

  • 茶香禅韵 第六届西安佛事用品博览会今日开幕[2551]

  • 禅意画意:王维与禅诗[2416]

  • 灵隐寺的茶禅境界[3175]

  • 温庭筠的禅心与禅意[3089]

  • 十首禅意诗词,你“参悟”了吗?[2757]

  • 回家过年的禅意,吃饭睡觉练心去![239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