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7]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32]

  • 十问时间[115]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13]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2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4]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67]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王雷泉]
     
    [ 作者: 王雷泉   来自:腾讯佛学网   已阅:3907   时间:2014-10-13   录入:yangsihan

     

                                2014年10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据悉,作家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有很多内容取材于历史典故,其中一篇“用北京话解读《金刚经》”的文章最为引人关注。有消息说,王朔读《金刚经》时曾经读到崩溃。想知道,《金刚经》真的这么难懂吗?《金刚经》到底是怎样一部经典?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最主要的经典。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金刚经》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空”字,但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发问: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伏?即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心理进行克服?《金刚经》就是围绕佛陀对此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1、全经纲领: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2、观照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以此观之,王朔“读到崩溃”,不足为怪。(信息来源:腾讯佛学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金刚经:一生修行,八颗心前行[326]

  • 为什么每一部经典的开头都是“如是我闻”?[307]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737]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902]

  • 《金刚经》的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1535]

  •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1820]

  •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1807]

  • 解读《金刚经》·第六讲[2048]

  • 《金刚经》与真心的妙用[1488]

  • 解读《金刚经》·第四讲[1890]

  • 在家居士可熟读的十部经典[3286]

  • 《金刚经》揭秘了八大生命真相!越早知道越好[2465]

  • 金刚经与禅宗[4342]

  • 金刚经解决什么?[3318]

  • 《金刚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2608]

  • 初学佛者,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2428]

  • 10个佛教经典问题,你能答出几个?快来试试[2570]

  • 《金刚经》释疑[2077]

  • 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获得不可思议[2270]

  • 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208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