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4]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0]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8]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9]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4佛教诸宗 >> [专题]c4佛教诸宗 >> 正文


    禅宗和净土宗的五种不同 [圆瑛法师]
     
    [ 作者: 圆瑛法师   来自:凤凰佛教   已阅:6627   时间:2014-5-28   录入:yangsihan

     

                             2014年5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编者按:中国佛教宗派众多,向来有八宗、九宗、十宗、十一宗、十三宗等不同说法,目前大乘佛教八宗之说影响相对较大。所谓大乘八宗,就是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八宗之中,无论古代还是近代,禅宗与净土宗的影响都非常深广。那么,禅宗与净土宗究竟有何异同?学佛之人应该怎样看待禅宗与净土宗?哪个宗教更适合一般人修学?这些问题也曾困扰很多学佛之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山西阎退之居士向圆瑛法师请教这一问题,圆瑛法师写了一篇回信,言简意赅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多门,实归元无二也。

      禅净二宗,皆如来所说,归元方便之门,未可有所是非。若以禅排净、以净抑禅,非特他宗不用,实亦自宗未彻。

      余尝谓:禅净虽有二名,其实一理,不过下手不同,对机有异耳。

      一、禅宗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人看一句话头,堵截意识不行,令见清净本然之心性。此为接上根者流,是圆顿修持之法,称为最上一乘,中下根人未足以语此。

      二、净宗不论智愚老少,教人但持一句佛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以念止念,心中惟有佛,佛外更无心,念到事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若得理念,了知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忘,心佛不二,亲见自性弥陀,则与亲见本来面目如同一辙。

      三、禅净二宗比较,禅则独被上根,净则普被三根;禅则惟凭自力,净则兼承佛力。故从上诸祖皆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又则禅宗未透三关,生死不了,再入人世,只恐有隔胎之迷。净宗只要深信切愿,力行不倦,纵未得理一心三昧,但得事念功成,亦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出生死,圆证三不退,亲觐弥陀,闻法得忍,何愁佛道不成。

      四、若论高深,则禅宗单刀直入,固推圆顿,而净宗达理之士,未必或逊。古德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时无风自作波,有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则有无双遣,一性圆明,与禅宗圆照清净觉相,无以异也。

      五、若论稳当,则净宗能得诸佛护念,而弥陀愿力摄持,不遭魔事,不为内惑所乱,不被诸业所缚,一切法门无与等者。

      此皆平心而论,无有抑扬于其间。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古圣前贤,人之推重,即以此也。惟是法要对机,如遇夙习禅宗之人,亦不必令其舍禅修净,不妨禅净双修。

      圆瑛初习禅宗有年,后则益修净土,求愿往生,祗因弘法事繁,定功有间,又恐寿命有限,故兼修净土,免堕吉老青公之覆辙耳。

      居士夙根深厚,见解亦高,望勿高推禅理,轻弃净宗。不妨禅净双修,念到境寂心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不住,则生死不了而了,涅槃无证而证矣。(信息来源:凤凰佛教)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宗对苏轼书法美学的影响[250]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409]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721]

  • 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梁代三大士[746]

  • 万里无寸草处去[586]

  • 清初曹洞宗寿昌、云门二系的传承及太平天国后江南禅宗尊宿[716]

  • 禅宗无相戒的流弊与后期修正[829]

  • 中国文化像一条龙,而禅为这条龙点了“睛”[1000]

  • 三个人,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1080]

  • 净土宗的四个特色[873]

  •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1423]

  • 中日禅宗文化与“雪隐”语源考析[1146]

  •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1387]

  • 禅宗与佛教中国化[1868]

  • 禅宗的顿渐法门[1651]

  • 禅宗的棒喝[1749]

  • 为什么我们总有“看不惯人”的心理?[1515]

  • 禅宗与川端文学的镜象之美[1990]

  •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2208]

  • 禅宗与中国画:妙悟不在多言[22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