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精髓,我用四个词来表示,就是:本心、执著、放下、回家。
本心:揭示本心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内涵与质性;
执著:揭示本心扰动、不觉、缺憾、执着的状况及缘由;
放下: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现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
回家: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
简而言之:
什么是我们本来的心,这是本心;
本来的心因为分别执着而迷失,这是执著;
我们应当通过禅的智慧来放下执著,这是放下;
当我们放下执著之时,也就是我们回归本心之时,这就是回家。
禅宗的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禅宗认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颗觉悟的、纯净的心,只不过是后来由于我们生起了相对的观念,沉迷于世俗的欲望,我们才迷失了这个本心。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坛经》)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本心本性,学佛修禅,毫无裨益。
实际上,回归本心,不但是禅学的上的,也是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头的两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本善,就是人的本心本性。《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说,大德之人讲习的学问道理,在于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在于革除旧习勉做新人;在于归宿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明德,就是光明的德性,就是本心本性。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赤子就是初生的婴儿,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赤子之心是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有赤子之心方能成为大人。赤子之心就是本心本性。如果本心被污染得五颜六色,被扭曲得百孔千疮,这样的人就不是大人,而是侏儒、小人了。这是儒家对本心的回归。
道家认为,这个世界是充满了喧嚣、浮燥的世界,因此道家的修炼就是摒绝浮华机巧,返朴归真。道教的最高荣誉是“真人”。而这真人与世俗假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心灵。心灵真就至纯至美,身体返朴归真则阳气充足。真心,就是像婴儿般纯真无暇的人。因此,道家的终极修炼目标,就是“回归于婴儿”(《道德经》)。由此可见,道家的修炼也是回归于婴儿,回归于本心。
那么本心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它的超越性。它超越有无、超越小大、超越美丑、超越尊卑。禅宗在表达本心的时候,主要有 “本来面目”、“无位真人”、“自家宝藏”三组譬喻。
( 摘自:《参禅开智慧》,吴言生教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