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3]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2]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1]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8]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6]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4]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 作者: 邹相   来自:陇原佛学网   已阅:5913   时间:2012-7-11   录入:wangwencui

     

                                         2012年7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作此《忍辱偈》,以教化众生不管遇到世间再多的是非与爱憎,都要不以为意,不让其扰乱自己的心智,而要以忍辱、宽容和接纳的心态来应对。“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只要我们能心无挂碍、心无所住,就能证得圆满的果位,一身轻安。这是多么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豁达的情怀啊!
      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世尊曾预言,在“未来佛”弥勒菩萨掌管的世界里,国土异常清净,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宁。在《弥勒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弥勒菩萨发的三大誓愿:“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乃取无上正觉。”由此看出,弥勒菩萨与释迦世尊的悲心愿力,是对娑婆世界众生的特别护持和摄受,作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其形象和蔼可亲,笑口常开,体现出包容、和善、幽默、快乐的特征,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乐观积极、奋发进取的精神形象。
      弥勒菩萨虽然曾以不同的样貌示现,人们对他的喜爱敬慕无丝毫减少。到过寺庙的朋友们知道,在寺庙山门前往往有弥勒菩萨的雕像,笑呵呵地看着游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先贤们专为弥勒菩萨撰写的一幅对联,足见他的乐观豁达精神。诚然,人生多舛,人的一生要经“八苦”的桎梏,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笑口常开、自在悠然。反正悲观也好,乐观也罢,这一生总得慢慢度过,我们何不笑看人生、笑对一切呢?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量大、乐观等大做文章,写下不少诙谐幽默、蕴意深刻的楹联,读来倍受启迪,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这幅对联借用弥勒菩萨的形象来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的一副对联曰:“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规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这同样是借用弥勒菩萨的行为来劝告世人:莫自寻烦恼,要清心寡欲,积极、乐观、豁达地去处世做人。
      弥勒菩萨就像一枚开心果,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能为别人带去乐趣与快乐。因为他的乐观与豁达,使得他了断诸多魔障,轻松斩断万千“烦恼丝”。弥勒菩萨身上背的大布袋,就是包容一切,善待一切之意,唯如此,我们才能敞开心扉,赢得真正的理解与信任;弥勒菩萨脸上的笑容就是乐观豁达、坦荡自在之意,唯如此,我们才能放飞心灵,获得无上的乐趣与怡然。对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幸福快乐不是遥不可及,只是我们的欲望太多、要求太多,怨气太多。当你在失败与落寞之际、想想弥勒菩萨那乐呵呵、笑盈盈的样子吧,当你在伤心与苦恼之际,想想弥勒菩萨那笑嘻嘻、乐悠悠的样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贫富贵贱,功名利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这一切不过是过往云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付之一笑即可,何必去劳心费力?且学那潇洒自在的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大下之事,宽心能忍万千烦恼,即便是“泰山压顶”、“三刀六洞”,依旧岿然不动,气定神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当欢喜心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我们就能体会到那“日日是好日”的清爽与悠然。(信息来源:陇原佛学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224]

  • 菩萨因何名为“观世音”[400]

  • 菩萨的十种自在[522]

  • 恒观菩萨,万物皆可言修行[704]

  •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703]

  • 怎样才名为菩萨[730]

  •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765]

  • 菩萨的概念是什么?[921]

  •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1200]

  • 什么是菩萨?[1258]

  • 菩萨六度万行,为何“布施”第一?[1392]

  • 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1649]

  • 学佛与做人 真正学佛是要学习佛菩萨的行为[2155]

  • 错误迷谬,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无遗[1292]

  • 九大菩萨分别管啥事儿?看看你与哪尊佛菩萨有缘[2379]

  •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3354]

  • 菩萨的说话之道[2127]

  • 既然菩萨无我,我们念菩萨,念的又是谁呢?[2595]

  • 佛弟子为何要常忆文殊菩萨?重温文殊菩萨的“嘱托”[2426]

  • “菩萨”度化好友,揭秘世间真相[254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