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2]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4]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8]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7]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0]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4]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笃信佛教缅甸 没夜总会的国度
     
    [ 作者: 佚名   来自:中国文化传媒网   已阅:5076   时间:2010-12-13   录入:yangsihan

     

                               2010年12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笃信佛教的缅甸人相信有“舍”才有“得”。布施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据统计,缅甸乡村的人会把家庭积蓄的30%到40%用于宗教开支和帮助别人。行走在该国,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当地人的质朴与善良。

                 

        传统人家睡觉不用床铺

        对缅甸人来说,遵戒守规、礼佛积德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几乎每个缅甸人家里都设有一个佛龛,用于供奉佛祖。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给佛祖敬鲜花、供清水;早饭前要把做好的饭菜盛出一些来留给化缘的僧侣,之后自己才能享用。缅甸人路上遇到佛塔、榕树要合掌施礼;每月去佛寺持戒的日子不能洗头,原因是怕淹死头发里的虱子,造成“杀生”。更有意思的是,传统的缅甸人睡觉不用床铺,家里一般没有椅子,取而代之的是席地而坐、席地而睡。因为佛教十戒中的第八戒为“不坐高广大床”。

        布施对于缅甸人来说,就像每天走路吃饭一样平常。没有布施的日子属于“异常”,从来不布施的人则是“异类”。不仅如此,缅甸人还相信不同的布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例如,布施斋饭可以使人长寿;布施鲜花能让人面容如花、吐气如兰;布施灯火则可以让人容光焕发、思维清晰…… 
     
        提着成捆钞票上街不怕丢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为25摄氏度,因此无论男女都常年身着筒裙。因为没有裤兜,男子一律把长方形的钱包往后腰一别。值得一提的是,缅甸纸币都是大张的,而且出手都是论千的,连一瓶矿泉水也要上千缅币,因此缅甸人的钱包总是塞得鼓鼓囊囊。不过没有人担心钱包会被人顺手牵羊。《环球时报》记者甚至还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人手提装满成捆缅币的透明塑料袋“招摇过市”,擦身而过的路人毫不在意。提到这件事,当地朋友自信地说:“放心吧,我们的治安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好。就算有人知道你的皮箱里有很多金银珠宝,他们也不会打你的主意。”

        当地老华侨还告诉记者,不偷不抢的观念在缅甸人心里根深蒂固,因为“你偷了别人的钱,别人很痛苦,你也快乐不起来,做这种事要用三世来偿还”。

        缅甸很多地区十分干燥,出门时经常会口渴。不过当地人从来不用为找水发愁,因为每隔一段路,就能在路边找到大大小小的水罐,里面盛着清澈甘甜的饮用水,罐子上还备有一个小水瓢。放水罐的架子风格各异,有的只是几根木条搭成的简陋架子,有的则很讲究,看上去像一个微缩的小阁楼。缅甸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水罐是有钱人摆放的,专给路人解渴用。即使没人饮用,他们也坚持“水不过夜”的原则,就是说里面的水保证一天一换。很多古朴的陶制水罐现在已经升级成塑料桶;乡土特色的椰壳水瓢也变成了搪瓷杯子。对于共用一个杯子的做法,外国人往往要犹豫再三,而缅甸人则习以为常,毫不忌讳。

        霓虹灯、夜总会难见踪影

        在仰光居住的一年时间里,记者几乎没听说过有恶性暴力案件。仰光很少有其他东南亚城市的喧嚣繁闹,情色夜总会、灯红酒绿的广告牌等均在取缔之列。晚上9时一过,行人便剩不下多少,令很多西方游客恍若进入另一个世界。有一家知名海滨度假村的宣传海报上曾写道:“没有喧嚣、没有纷扰、没有网络、没有按摩,全缅甸最知名的海滩在宁静中等候您的光临。”

        缅甸的环境是宁静的,但人是热情的。记者去缅甸的旅游部采访时恰逢星期天,本想要一份当地地图,但是在哪都找不着。徘徊了半天,终于看到楼里走出来一名小伙子,是旅游部的公务员。记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地图的事和他说了一下。他热情地回答说:“这样吧,我帮你去看看。”结果这个小伙子去办公室翻箱倒柜,找了大概二三十分钟也没找到,最后复印了一份老地图交给记者,让记者既感动又有点过意不去。

      缅甸男子身着传统服饰筒裙,这种裙子叫笼基(音译)。缅甸气候炎热潮湿,男人一般上街都穿笼基搭配夹脚拖鞋。在寺庙等一些场合内,男人们不穿鞋子也不穿袜子。(信息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28]

  • 略述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203]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53]

  • 争还是不争,佛教是如何看待“争取”的[334]

  • 佛教讲众生平等,取名为何却“论资排辈”?[367]

  •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一键打开佛教世界观[325]

  • 《封神》里的“魔”,佛教中有吗?[338]

  • “劫”到底是什么?究竟能否躲得过[533]

  • 佛教涅槃的含义[688]

  •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651]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606]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780]

  • 佛教的忏悔观[1337]

  • 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970]

  • 师父们的日常服饰,你了解吗[841]

  • 从佛教的“三观”看生态智慧[846]

  • 这些源自佛教的成语,透露出生活的智慧[825]

  •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781]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914]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86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