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5]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7]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3]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58]

  • 做人,不能太飘[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7]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8]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6]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89]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ZZ期刊原文 >> [专题]zz期刊原文 >> 正文


    中国佛教思想史的一个新阐释──法相唯识宗千年兴衰史新探
     
    [ 作者: 佚名   来自:缘起   已阅:7081   时间:2008-6-22   录入:mengshuang
     



    点此查看原文

    点此下载文件阅读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233]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329]

  • 佛教用香的常见形态[537]

  • 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537]

  • 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673]

  • 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759]

  • 佛教中的神秘数字108,蕴藏着什么秘密?[719]

  • “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595]

  • 佛教的食物[900]

  • 佛教的“戒”是什么?[974]

  •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935]

  • 佛教的生活学[939]

  • 佛教“般若”与庄子“齐物”异同论[888]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938]

  • 近代科学家与佛教大师眼中的“佛教与科学”[941]

  • 佛教禅观视域中的存在性心理治疗的理论预设[936]

  • 随喜功德对治嫉妒障[1051]

  • “息缘”:佛教崇俭戒奢的传统[969]

  • 千年历史的平潭海岛佛教[1007]

  • 何为佛教说的“修定资粮”?[116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