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9]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8]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0]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ZZ期刊原文 >> [专题]zz期刊原文 >> 正文


    从“理学别派”到士人佛学——由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试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
     
    [ 作者: 佚名   来自:缘起   已阅:7008   时间:2008-6-21   录入:mengshuang



    点此查看原文

    点此下载文件阅读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梁漱溟与唯识学[337]

  • 明代北宗禅僧对唯识学的弘扬[406]

  • 唯识学的两次译传[532]

  • 唯识学的精华[1064]

  • 唐以后唯识学的南下[1411]

  • 试论禅宗在明清时的变异[2230]

  • 中古禅学思想史中的《维摩经》[1830]

  •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2224]

  • 唯识学对五法三身的安立——以三部唯识论著为中心[2020]

  • 近代汉传“居士佛教”现实成因分析[2020]

  • 晚明唯识学复兴的历史与价值[2361]

  • 从日本华严宗的两大派别反观中国华严思想史[2687]

  • 对唯识学中作意与触二心所生起次第之初探[2841]

  • 佛经的圣殿:12.5万块经版让近代中国佛教新生光芒[2490]

  • 藏传佛教思想史现代学科引领者——班班多杰[4530]

  • 中国唯识旧学与新学[2922]

  •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楼宇烈][3075]

  • 明清民间宗教中的观音信仰 [刘平 隋爱国][4547]

  • 儒学与禅宗的思想史“恩怨”[3766]

  • 佛陀纪念馆举办“紫禁佛光-明清宫廷佛教艺术展”[297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