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放生池边的遐想 |
|
[
作者: 宽昌法师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2775 时间:2008-1-31 录入:yangsihan |
2008年1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去过寺院的人都知道,寺院里除了密檐翘角,宏伟壮观建筑之外,都有一个供大家用来放养生灵的水池子,这就是放生池. 寺院的地方有大小,放生池的大小形状一般都不一样。云门寺的放生池是呈长方形,广化寺的呈正方形,南华寺的放生池是椭圆形,中间一个石桥把放生池一分为二,桥中央还有一座八角形,圆柱挑,攒尖顶的“五香亭”。游客们站在上面观赏水中自由游荡的鱼群,从这里给它们投去一些食物,结一份善缘。 放生池,顾名思义,就是放养生物的水池了,佛教当中教我们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六度万行。布施的目地在于使我们拾去“贪”心,“贪”心的驱使,人们容易去作种种不利于社会大众的事。学佛的人不但在财法上广做布施,就是连生命也可以布施出去,这种为了别人能布施一切的布施叫“无畏施”。连生命都能给了别人,何况是仅仅为了一点自以为是“口福”的杀生害命的行为呢?再说,生命的延续并不在肉食的养护。 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不能杀,它们的生命也非常珍贵,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渴望生存,渴望和平,渴望长寿。佛陀教我们“不杀生”的目的在于使一切有情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回顾历史,由于相互的杀戮,不但有了家仇同时也出现了国恨,在这种情况中,不断的发生流血事件,大的如战争,小的如杀食众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用各种方式被不断地杀死。在他们苦苦的为生命挣扎,在忍受临将死去的苦痛时,不妨想想:当我们面对着自己的亲人朋友们被这样活活的折磨死时,我们的心情会是如何?是悲是喜 ,是苦是痛!当你回头想想这些的时候,您还忍心让他们去忍受宰杀的痛苦吗?!在此情此景下您还不舍杀向“戒”吗?! 在只有百年,甚至还达不到百年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应做当作,不应做的不要去做。在这样的行为规范下,不去理会别人的冷嘲热骂,难舍能舍,难忍能忍,为成就高尚的人格去不断的加功用行。这样做是为了忍他让他并不是怕他,如果每个众生都有一颗能包容别人事非长短,能够好言使他人改恶向善的心,这个社会上就不会有那幺多的纷争,更不会有太多的人我事非而引起烦恼痛苦了。这种“忍辱”的精神并不是消极的什幺都不干的行为,而是从我这个个体为出发点而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积极行为,希望不要误解。 以正确的知见配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行的宝筏,便可顺利平安的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不然就唯有沉沦在六道生死了! 在谈到放生池及放生的问题上拿出布施,持戒的六波罗密,好象与此有“风牛马不相及”之嫌,实则不然。当目睹活生生的一群鱼类、龟类们在池中不因生命受到威胁而自在的生存时,如果没有这六条行菩萨道的六度精神,它们还会在这里吗?可能他们早进人们的肚子了,早已在岁月的长河里化为乌有。正因为有了佛陀法雨的滋润,使一部份众生知道了佛法的利益和杀生的害处,心甘情愿的放下屠刀,让刀下的生灵回归到自然;当我们路过这里,在观赏波光中戏嬉的众生时,千万别望了你的参于,您的付出。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诤其意, 是诸佛教。 正因为有了这种弃恶行善,慈悲济世的佛法之后,才能使无尽的众生受到无穷的利益。本着觉悟,慈悲的宗旨,为了人类的和平共处,为了生灵们早日超升而默默奉献的佛教徒们,他们甘受淡泊,甘受寂寞,目的就是为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记得在家时唱的一首歌,《爱的奉献》里面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就只因大家都献出一点对人类、对众生、对和平的爱,对共存无诤的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丽可人的人间。我们要是在这个爱心之外再奉献出一点“觉、正、净”的心,这个世间不就变成了现实中的人间净土了吗?! 每天从放生池上走过,来六祖弘扬“南宗禅”的南华禅寺朝拜旅游的人们,你们是否明白这个道理,当你们在观赏的时候,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些许感悟呢? (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