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6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2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3]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67]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4]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0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5]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58]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5]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WW佛教文章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恭逢普贤菩萨圣诞
     
    [ 作者: 佚名   来自:缘起   已阅:10872   时间:2007-11-19   录入:wangwencui



    2007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無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是佛教传统中的普贤菩萨圣诞,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三节《普贤菩萨》介绍普贤菩萨何以名为普贤,云:(普贤菩萨)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1)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唐清凉国师对此解释非常透彻。他在华严三圣圆融观中,明二圣三对表法:
      (1)普贤表所信如来藏。故《理趣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经》说:“一切诸佛,皆因文殊发心故。如善财始见。即发大心。”
      (2)普贤表所起万行,一切经中,皆说普贤行愿。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弥勒对善财说:“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文殊之力也。”
      (3)普贤表证空出缠法界,《华严经》说:身相如虚空故,善财见之,即得智波罗密者,依体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证大智,显其有智方证理故。
      然此二圣,各相融摄,依体起行,行能显理。普贤与文殊,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信而无解,信是无明;解而无信,解是邪见。因此,这二位大菩萨,在释尊的常随的菩萨众中是不能分离的一对。

        以下恭录两段关于普贤菩萨的经典: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一切人身所行口所犯心所念恶。一切诸佛刹其中。尘等起意念一切诸恶。某皆为其悔过。某从本所作为有恶。于诸佛诸菩萨诸迦罗蜜父母阿罗汉辟支佛怛沙竭护怛沙竭寺神怛沙竭法中。诸所犯过恶。须呵摩提阿弥陀佛刹土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刹一切诸佛法。若有狐疑起意不信者。某为其悔一切罪过。其有于一切诸佛诸菩萨诸迦罗蜜诸父母诸阿罗汉诸辟支佛一切诸人所可诽谤者。若恣随欲恣随痴恣随自用。若有顽佷不与人语。若为贪淫所牵。为悭嫉所牵。为贪餮所牵。为谀谄所牵。七百五十诸欲所牵。其心乱时不能自专。为一切所盖。为一切所畏。所起意有过失。今某皆为悔一切罪过。(《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悔过品》注:三曼陀跋陀罗菩萨为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直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三世诸佛。智光明海。皆从此生。十方所有。诸安立海。悉能示现。含藏一切佛力解脱。诸菩萨智。能令一切国土微尘。普能容受无边法界。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显示如来诸大愿海。一切诸佛。所有法轮。流通护持。使无断绝。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于世尊前。入此三昧。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微细无碍。广大光明。佛眼所见。佛力能到。佛身所现。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一一刹中。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尘数普贤菩萨。皆亦入此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尔时一一普贤菩萨。皆有十方一切诸佛。而现其前。彼诸如来。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此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菩萨三昧。佛子。此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加于汝。以毗卢遮那如来。本愿力故。亦以汝修一切诸佛。行愿力故。所谓。能转一切佛法轮故。开显一切如来。智慧海故。普照十方诸安立海。悉无余故。令一切众生。净治杂染。得清净故。普摄一切诸大国土。无所著故。深入一切诸佛境界。无障碍故。普示一切佛功德故。能入一切诸法实相。增智慧故。观察一切诸法门故。了知一切众生根故。能持一切诸佛如来教文海故.(《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三昧品》)

        恭逢普贤菩萨圣诞,普请念诵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赞佛功德偈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菩萨众会,及善财童子,而说偈言:
      汝等应离诸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
      我说如来满诸度,一切解脱真实道。
      出世调柔胜丈夫,其心清净如虚空,
      常放智日大光明,普照世间除惑暗。
      如来难可得见闻,无量亿劫今乃遇,
      如优昙华时一现,是故应听佛功德。
      随顺世间诸所作,譬如幻士现众业,
      但为悦可众生心,未曾一念生分别。
      尔时一切菩萨,闻此说已,一心渴仰,发大誓愿,欲闻如来真实义谛所有功德,咸作是念:普贤菩萨诸行已圆,体性清净,如说能行,如行而说,一切如来共所称赞。作是念已,深生渴仰。尔时普贤菩萨,圆满种种功德智慧,庄严身心,犹如莲华,不着三界一切尘垢,告诸菩萨言:汝等皆当一心谛听,我今欲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说偈言:
      佛智广大同虚空,普遍一切众生心,
      了世妄想皆非有,不起种种异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众生根,
      譬如善巧大幻师,念念示现无边量。
      随诸众生心行异,往昔诸业愿乐力,
      令其所见各不同,而佛寂然无动念。
      或有处处见佛坐,充满十方诸世界,
      或有其心不清净,无量劫中不见佛。
      或有信解心无我,一念发意见如来,
      或有谄诳不净心,亿劫专求莫能遇。
      或一切处闻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悦,
      或有百千万亿劫,心不净故不得闻。
      或见清净大菩萨,充满三千大千界,
      皆已具足普贤行,如来于中俨然坐。
      或见此界妙无比,佛无量劫所严净,
      毗卢遮那最胜尊,于中觉悟成菩提。
      或见莲华胜妙刹,贤首如来住在中,
      无量菩萨众围绕,皆悉勤修普贤行。
      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共围绕,
      悉已住于灌顶地,遍满十方无量土。
      或有见此三千界,犹如妙喜具庄严,
      阿閦如来住在中,及如香象诸菩萨。
      或见月觉大名称,金刚幢等菩萨俱,
      住如圆镜妙庄严,普遍十方清净刹。
      或见日藏世所尊,住普光明清净土,
      与得灌顶诸菩萨,充满十方而说法。
      或见金刚大焰佛,与智幢等菩萨俱,
      周行一切广大刹,说法除灭众生暗。
      一一毛端不可说,诸佛具相三十二,
      菩萨众会共围绕,种种说法度众生。
      或见一一佛毛孔,具足庄严广大刹,
      无量诸佛住其中,清净佛子皆充满。
      或见十方平等刹,而全在一极微中,
      无量菩萨悉充满,不可说劫修诸行。
      或有见一毛端处,无量极微尘刹海,
      种种业起各差别,毗卢遮那转法轮。
      或有世界不清净,或清净刹众宝成,
      如来住寿无量时,乃至涅槃诸所现。
      普尽十方诸世界,种种示现不思议,
      随诸众生心智殊,靡不化度令清净。
      如是无上大调御,充满十方国土中,
      示现种种神通力,我说少分汝当听。
      或见释迦成佛道,已经不可思议劫,
      或见今始为菩萨,十方利益诸群生。
      或有见此释师子,供养诸佛修行道,
      或见人中最胜尊,显示种种神通事。
      或见布施或持戒,或忍或进或诸禅,
      般若方便愿力智,随众生心皆示现。
      或见究竟波罗蜜,或见安住于诸地,
      总持三昧神通智,如是悉现尽无余。
      或现修行无量劫,住于菩萨堪忍位,
      或见住于不退地,或现法水灌其顶。
      或现梵释护世身,或现刹利婆罗门,
      种种色相所庄严,犹如幻师现众像。
      或现兜率始降神,或见宫中受嫔御,
      或见弃舍诸荣乐,出离王宫行学道。
      或见始生或见灭,或示出家学异行,
      或见坐于菩提树,摧伏魔军成正觉。
      或有见佛始涅槃,或见起塔遍世间,
      或见塔中立影像,或随众生现身色。
      或见如来无量寿,与诸菩萨授尊记,
      而成真实大导师,次补住于安乐刹。
      或见无量亿千劫,作佛事已入涅槃,
      或见今始成菩提,或见正修诸妙行。
      或见如来清净月,在于梵世及魔宫,
      自在天宫化乐宫,示现种种诸神变。
      或见在于兜率宫,无量诸天共围绕,
      为彼说法令欢喜,一切净心供养佛。
      或见住在夜摩天,忉利护世龙神处,
      如是一切诸宫殿,莫不于中现其像。
      或于然灯世尊所,散华布发为供养,
      从是了知深妙法,恒以此道化群生。
      或见久远已涅槃,或见初始成菩提,
      或见住于无量劫,或见须臾即灭度。
      身相光明与寿命,智慧菩提及涅槃,
      众会所化威仪声,如是一一皆无量。
      或现其身极广大,譬如须弥大宝山,
      或见跏趺不动摇,充满无边诸世界。
      或见圆光一寻量,或见千万亿由旬,
      或照无量国土中,或见充满一切刹。
      或见佛寿八十年,或寿百千万亿岁,
      或住不可思议劫,如是展转倍过是。
      佛智通达净无碍,刹那普了三世法,
      皆从心识因缘现,生灭无常无自性。
      于一刹中成正觉,一切刹处悉亦然,
      一切入一一亦尔,随众生心而示现。
      如来安住无上道,成就十力四无畏,
      圆满智慧无障碍,转于十二行法轮。
      普知苦集及灭道,微细分别缘起法,
      法义乐说辞无碍,因此无畏广宣扬。
      诸法无我无有相,业性不起亦不失,
      一切远离如虚空,佛以方便能分别。
      如来如是转法轮,普震十方诸国土,
      宫殿山河悉摇动,不使众生有惊怖。
      如来普演广大音,随其根欲皆令解,
      悉使发心除惑垢,而佛未始生心念。
      或闻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智,
      或闻慈悲及喜舍,种种言辞差别声。
      或闻四念四正勤,神足根力觉支道,
      诸念神通止观等,无量方便诸法门。
      龙神八部人非人,梵释护世诸天众,
      佛以一音为说法,随其品类皆令解。
      或有贪欲嗔恚痴,忿覆悭嫉及憍谄,
      八万四千烦恼异,令其闻说对治门。
      若白净法未修治,令其闻说十学处,
      已能布施调伏者,令闻寂灭涅槃音。
      若人志劣无慈愍,厌恶生死自求离,
      令其闻说三脱门,使得出苦涅槃乐。
      若有自性少诸欲,厌背三有求寂静,
      令其闻说诸缘起,依独觉乘而出离。
      若有清净广大心,圆满施戒诸功德,
      亲近如来具慈愍,令其闻说大乘音。
      或有国土闻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
      如是乃至无有量,悉是如来方便力。
      涅槃寂静无差别,智行胜劣有殊异,
      譬如虚空体性一,鸟飞远近各不同。
      佛体音声亦如是,普遍一切虚空界,
      随诸众生心智殊,所闻所见各差别。
      佛以过去修诸行,能随所乐演妙音,
      无心系念此与彼,我为谁说谁不说。
      如来面门放大光,具足八万四千数,
      所说法门亦如是,普照于世除烦恼。
      圆满清净功德智,而常随顺三世间,
      犹如虚空无染着,为众生故而显示。
      示有生老病死苦,亦示住寿处于世,
      虽顺世间如是现,体性清净如虚空。
      一切国土无有边,众生根乐亦无量,
      如来智眼皆明见,随所应化示佛道。
      究竟十方虚空界,所有人天大众中,
      随其形相各不同,佛现其身亦如是。
      若在沙门大众会,剃除须发服袈裟,
      执持衣钵护诸根,令其欢喜息烦恼。
      若时亲近婆罗门,则为示现羸瘦身,
      执杖持瓶恒洁净,具足智慧巧谈说。
      吐故纳新自充饱,吸风饮露无异食,
      或坐或立不动摇,现诸苦行摧异道。
      或持彼戒为世师,善达医方等诸论,
      书数天文地众相,及身休咎无不了。
      深入诸禅及解脱,三昧神通智慧行,
      言谈讽咏共嬉戏,方便皆令住佛道。
      或现上服以严净,首戴华冠荫高盖,
      四兵前后共围绕,誓众宣威伏小王。
      或为听讼断狱官,惩恶劝善多方便,
      所有与夺皆明审,令其欣敬尽钦承。
      或作辅弼诸大臣,善用诸王治政法,
      十方利益皆周遍,了达世间无有余。
      或为粟散诸小王,或作飞行转轮帝,
      令诸王子采女众,悉皆授化奉修行。
      或作护世四天王,或作夜叉龙等主,
      各为其众而说法,一切皆令大欣庆。
      或作忉利大天王,住善法堂欢喜园,
      首戴华冠说妙法,诸天觐仰无能测。
      或住夜摩兜率天,化乐自在魔王所,
      居处摩尼宝宫殿,说真实行令调伏。
      或至梵天众会中,说四无量诸禅道,
      普令欢喜便舍去,而莫知其往来相。
      或至阿迦尼吒天,为说觉分诸宝华,
      及余无量圣功德,然后舍去无知者。
      如来无碍智所见,其中一切诸众生,
      悉以无边方便门,种种教化令成熟。
      譬如幻师善幻术,现作种种诸幻事,
      佛化众生亦如是,为其示现种种身。
      如净月轮在虚空,令世众生见盈缺,
      一切河池现影像,所有星宿夺光色。
      如来智月出世间,亦以方便示增减,
      菩萨心水现影像,二乘星宿无光色。
      譬如大海宝充满,清净无浊无有边,
      四洲所有诸众生,一切于中现其像。
      佛身功德海亦尔,无垢无浊量无边,
      乃至法界诸众生,靡不于中现其像。
      譬如净日放千光,不动本处遍十方,
      佛日光明亦如是,无去无来除世暗。
      譬如龙王降大雨,不从身出及心出,
      而能沾洽悉周遍,涤除炎热使清凉。
      如来法雨亦复然,不从于佛身心出,
      而能开悟诸含识,尽能灭除三毒火。
      如来清净妙法身,一切三界无伦匹,
      超出世间言语道,本性非有亦非无。
      虽无所依无不依,如是无来亦无去,
      如空如日亦如梦,当于佛体如是观。
      三界有无一切法,不能与佛为譬谕,
      譬如山林鸟兽等,无有依空而住者。
      大海摩尼无量色,佛身差别亦复然,
      如来非色非非色,随应而现无所住。
      虚空真如及实际,涅槃法性寂灭等,
      唯有如是真实法,可以显示于如来。
      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
      虚空可量风可系,无人能说佛功德。
      若有闻斯功德海,能生欢喜信乐心,
      如所称扬悉当得,慎勿于此生疑念。

      (注:以上从唐般若三藏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略出,其后的一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即通常所流通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啗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狮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狮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服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相关经典  unicode内码,请用WinXp的记事本打开。

     

    大方广佛华严经 (60卷)〖 东晋 佛驮跋陀罗译〗第9卷共788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 (80卷)〖 唐 实叉难陀译〗宝库录校版本
    佛说兜沙经 (1卷)〖 后汉 支娄迦谶译〗
    佛说菩萨本业经 (1卷)〖 吴 支谦译〗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 (1卷)〖 西晋 聂道真译〗
    菩萨十住行道品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菩萨十住经 (1卷)〖 东晋 只多蜜译〗
    渐备一切智德经 (5卷)〖 西晋 竺法护译〗
    十住经 (4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佛说十地经 (9卷)〖 唐 尸罗达摩译〗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3卷)〖 西晋 竺法护译〗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1卷)〖 唐 玄奘译〗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1卷)〖 宋 法贤译〗
    佛说如来兴显经 (4卷)〖 西晋 竺法护译〗
    度世品经 (6卷)〖 西晋 竺法护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 (40卷)〖 唐 般若译〗
    佛说罗摩伽经 (3卷)〖 西秦 圣坚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1卷)〖 唐 地婆诃罗译〗
    文殊师利发愿经 (1卷)〖 东晋 佛陀跋陀罗译〗
    普贤菩萨行愿赞 (1卷)〖 唐 不空译〗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1卷)〖 唐 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5卷)〖 宋 法天译〗
    大方广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1卷)〖 唐 提云般若译〗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卷)〖 唐 实叉难陀译〗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1卷)【失译】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 (2卷)〖 隋 阇那崛多译〗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1卷)〖 唐 实叉难陀译〗
    信力入印法门经 (5卷)〖 元魏 昙摩流支译〗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1卷)〖 唐 提云般若等译〗
    佛说庄菩提心经 (1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1卷)〖 元魏 吉迦夜译〗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 (10卷)〖 姚秦 竺佛念译〗

     

    悲华经 (10卷)〖 北凉 昙无谶译〗

    妙法莲华经 (7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宝库录校版本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1卷)〖 刘宋 昙无蜜多译〗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1卷)〖 西晋 聂道真译〗
    大方广佛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卷)〖 唐 佛陀多罗译〗宝库录校版本

     

    注:大藏经密教部亦有部分普贤菩萨相关经典。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看到普贤菩萨像,该许什么样的愿?[783]

  • 伽蓝菩萨圣诞:护佑众生,拥护正法[1504]

  •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2398]

  • 学习普贤菩萨,开发出内心的富贵相[2752]

  • 腊月二十九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2937]

  • 重重愿海浩无边——普贤菩萨 [温金玉][3849]

  • 中秋将至 恭迎月光菩萨圣诞![4732]

  • 农历七月廿九 恭迎大愿大孝地藏王菩萨圣诞 祈愿农物丰收 健康长寿[6440]

  • 写在圣诞:朝圣[4070]

  • 盘点各国圣诞之“最”[5118]

  • 韦驮菩萨圣诞[7004]

  • 关于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5773]

  •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6683]

  • 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10426]

  •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8958]

  • 农历四月初四 恭逢文殊菩萨圣诞[5794]

  • 农历5月13日恭逢伽蓝菩萨圣诞[10110]

  • 农历二月十九日恭逢观世音菩萨圣诞[7046]

  • 农历七月十三日恭逢大势至菩萨圣诞[8831]

  • 农历7月24日恭逢古印度龙树菩萨圣诞[1406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