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与周法利童子书学习粗浅体会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
粗浅体会:年幼时就开始点点滴滴主动栽培实践圣贤道理,明白忠厚诚实才是真的不吃亏,打下一生成就的基础。学时派(流行的种种中,很多看似可爱乐,实际上违背孝弟忠信等道理),则有无尽的苦果跟在后面。
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过读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
粗浅体会:读书要有选择,读圣贤书,学作圣贤。常读常思,照着书中的道理去落实,不符合的自己主动改正过来。阴骘文、感应篇好领会,祖师反复推荐的,一定要学习。
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
粗浅体会:念佛念观音,消除业障,福报智慧统统增长,有这么深广的利益,这么大的好处,就不能怕辛苦、没滋味而忽略过去。念熟了,有了身心体验,就不觉得辛苦反而很法喜快乐了。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粗浅体会:见贤思齐,发起这个心,很难得的。要慢慢靠近圣贤所思所言所做,以圣贤为师友。见到不贤德的,反过来观察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心念和言行。
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
粗浅体会:懂得约束自己,三思而后行。祖师的比喻太好了。学习阴骘文、感应篇的目的也是要明因识果,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以后有什么后果,都要清清楚楚的。心里面明了,自然学会选择趋吉避凶,不会糊糊涂涂做些不利自己的事。
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
粗浅体会:能听到并落实祖师教诲的孩子真是有福报,未来真正的光明。审慎思察祖师讲的道理,反复的体味,每天每天去落实。(信息来源:心缘学佛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