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辉行迹(第1—7期)总目】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文学院2000级的学生李海杰。还有十几天,就要告别寄予我梦想与奋斗的本科生活了,能赶上大学生活的末班车,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成为我校首届“慈辉佛教奖学金”的受惠者,亲身感受到杨洪居士等慈辉行者的仁心善举,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感激,请允许我代表我校“慈辉佛教奖学金”的受惠者,向热心于教育事业,不辞劳苦、奉献爱心的慈辉佛教基金会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师大地处西部,贫穷落后的环境使她在财力与物力上与地处繁华都市的兄弟院校不可同日而语,但她却排除万难、孜孜不倦,几十年来为祖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这种穷且益坚的隐忍与奋发精神,深深影响着在校的贫困学生。我校的学生多数来自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收入微薄。每年开学,东拼西凑攒够了学费,家里早已是有心无力,再也拿不出半点生活费。许多学生就是靠着`国家每月发放的73块8毛钱艰难度日。我校每月伙食费低于100元的学生为数不少,甚至有些学生的一日三餐仅有两个馒头外加一勺免费汤。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提漂亮的衣服、时尚的球鞋这种奢侈品了。然而,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中,我们坚持着、奋斗着,通过打工、带家教自力更生,年年获得专业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和品行,捍卫着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与敬佩。
春雨润物细无声,正当我们挣扎着与贫穷作斗争、为理想而奋斗之时,以“广植德本、慈心专一”为宗旨的“慈辉佛教基金会”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以杨洪先生为代表的慈辉行者们,不辞劳苦,跋山涉水,长年奔波于祖国贫穷的地方。他们“以小钱办大事”,送钱送粮、嘘寒问暖,将文明与仁爱之光洒向了困窘闭塞之众。为发扬祖国教育大业,塑造兴国栋梁,他们更是慷慨解囊,设立“慈辉佛教奖学金”和多种形式的助学金。其慈悲关爱学子之心,殷殷期盼成材之望,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在此,我谨代表“慈辉佛教奖学金”的所有受惠者,再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最后,我将这句慈辉的至理名言,与在座的同学共勉,希望所有贫困的学子都能穷而益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广植德本、忍辱精进、不负众望。同时,也祝愿慈辉佛教基金会广施仁爱,真正实现“悲愿润大千,成就学子一片天”的宏愿!
谢谢!(《慈辉行迹》第3期,李海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