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辉行迹(第1—7期)总目】
2004年元月1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文学院隆重举行了“慈辉”奖学金颁发仪式。陕西师范大学王涛副书记、宣传部李卫东副部长,文学院梁道礼院长、傅功振书记、党怀兴副书记,慈辉基金会西北小组宽池法师等出席了仪式,仪式由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主持。
“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是杨洪先生创办的佛教慈善机构,多年来在国内贫困、偏远地区铺路修桥、打井建校,共投放善款数千万元,受到了广泛的赞誉。2003年,基金会在我校设立慈辉佛教奖学金,每年出资5万元奖励我校文学院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文学院成立了以梁道礼院长为首的9人评审委员会,摸底排序,严格把关,评选出李海杰等25名同学作为2003年度奖学金获得者。
王涛副书记在致辞中,我校贫困生有34%之多,学校采取奖(奖学金)、补(把学费的5%用于学生补助)、勤(勤工助学)、贷(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减(学费减免)五种方式予以解决。学校每年拿出15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为了达到鼓励学习的目的,用贷的名义给学生,但学生如有品德表现好、学习刻苦、考上研究生等情形,则一概免还。王书记说,我校对贫困生的诸多关怀措施,完全符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国家政策。??但面对全校34%的贫困生,这一切还是远远不够。因而,“慈辉”对我校的支持就非常的重要,宽池法师、吴言生所长等牵线搭桥设立“慈辉奖学金”,实属一大善举。得奖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相信大家将来毕业后,会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好好学习,砥砺品行,服务于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当把这种佛学精神发扬光大,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越分越少,越分越多的唯独有爱,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带动周围,弘扬助人这种佛学精神。
梁院长在致辞中谈到了与杨先生交往的深刻印象:第一,杨先生对佛法领会一分,就践行一分,这种精进精神,才是佛学的真正精髓。杨先生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模范地体现了佛教精神。而我们知识分子,要真正为人类的进步服务,而不囿于一己私利,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这与佛教普渡众生的精神息息相通。如果不虑天下事,不为天下人,就不配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杨先生普渡众生的情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儒家思想、用基督教均可表达,形式不同,内容无二,都是完全、彻底、全心全意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慈辉基金会西北小组宽池法师盛赞我校校风严谨,施教有方,说“慈辉佛教奖学金”的得以设立与此是分不开的。宽池法师说,杨先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精神动力来自于佛之大爱。佛教精神可以成就人生,使生活圆满,为社会造福。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学习佛教精神必须从完善自我人格做起。希望大家“严其身,端其志,充其学”,用切实的行动来回馈社会,奉献爱心。
吴言生所长说:佛教“慈悲”为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条件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慈辉奖学金的设立,正是佛教慈悲精神的完美体现。希望同学们也培养起一颗爱心,努力学习,关爱他人,才不负基金会设立奖学金的本意。
本科生代表霍晶莹、研究生代表贺岩同学对校领导、慈辉基金会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表示将会努力学习,将”慈辉”之光弘扬开来,回报学校,回报”慈辉”,回报社会。
与会领导还向同学们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慈辉佛教奖学金”证书,仪式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慈辉行迹》第3期,吴言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