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专 题 列 表
zz期刊原文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学研究
c2中国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古典诗词
w2热点推荐
热 点 回 放
无事心能静,有事
[
128
]
人人都有求,祖师
[
105
]
心在什么境界,人
[
145
]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
[
141
]
学佛无难,但观自
[
155
]
七个行善方法,没
[
147
]
明朝的四大高僧
[
122
]
您的命运如何,不
[
146
]
来果禅师:在不晓
[
145
]
摔盘子的学问
[
139
]
弘一法师:回望人
[
140
]
大数据时代,佛经
[
145
]
网 站 调 查
您对本网新版持何看法?欢迎参与投票!
进步很大
需要改进
没有变化
变得更差
最新的200篇文章
1.
【妇女节专题】“李焕英”们,我们究竟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佚名][2021年3月7日][37]
2021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最近,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大受关注,票房成功逆袭。虽然关于电影的艺术表现见仁见智,但创作者还是以真挚朴实的母女情戳中了许多人的软肋。 如果母女之间有一架爱的天平,那它一定是失衡的。母亲给了我们最柔软的爱,她也在我……
2.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大安法师][2021年3月7日][39]
2021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修学佛法从信心下手,信什么,首先要信三世因果,信六道轮回,信缘起性空,诸法的空性,中道了义。这些基本的佛教的原理你得要把握,苦空无常无我,四念处,你离开四念处修一切法都不叫佛法。那你建立这些正信正见之后,在行为上你要去求戒,用戒律规范自己身口七支。然后逐步地由身清净来规范……
3.
略论梁《高僧传》的编撰、版本及史料价值
[张雪松][2021年3月7日][36]
2021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一、《高僧传》的编撰与史料价值 《高僧传》在我国有很长的传统,梁代慧皎《高僧传》、唐初道宣《续高僧传》、宋初赞宁《宋高僧传》都是质量很高的僧传,可谓中国佛教的“正史”。直到两宋,僧传史学传统的主导性历史地位才被禅宗的灯录……
4.
学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佚名][2021年3月7日][33]
2021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的一个弟子是承担翻译的。有一天,客人来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都以一句话来回答:有个人发癫痫了,还以为承天寺是他建的。每次都是如此。后来他弟子才知道,原来老和尚这句话是对他讲的,不是对来访的人说的。老和尚这样教育弟子,防止……
5.
中国“第一”尊佛像是什么样?
[自晖][2021年3月7日][35]
2021年3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第一”尊佛像的样式是什么风格?从哪来你知道吗? 佛教的传入 在追溯中国最早佛像风格之前,首先了解一下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
6.
《法华经》中七个精彩比喻
[佚名][2021年3月6日][58]
2021年3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法华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 《法华经·方便品》中云: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所以……
7.
在家居士,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济群法师][2021年3月6日][48]
2021年3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
8.
古人云:“穷时莫信三事”,指的是哪三件事?
[佚名][2021年3月6日][73]
2021年3月6日 佛学研究网 生活里谁都会受到伤害,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尽快化解自己的愤怒。或者原谅,或者忘记,或者沉默。心本自静,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磕磕绊绊,酸甜苦辣在所难免,穷困潦倒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或者有人……
9.
无我是学佛的方向
[静波法师][2021年3月6日][83]
2021年3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如果我们已经拥有了智慧,那么我们的我将会彻底打破,与我们有缘的众生将会从此受益。因为他们服从真理,在真理面前是信服的,所以拥有智慧是关键,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广学多闻。原来我们总是找“广学多闻”的来源,饮水思源,原来它是佛陀说的话,是在《八大人觉经》中。 &n……
10.
行禅:放慢脚步,只是单纯的步行
[一行禅师][2021年3月6日][41]
2021年3月6日 佛学研究网 让我们学习以平和的心来走路——分明的呼吸、行走、数数及含笑。这四种要素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力量, 他们就居住在我们身内,并显示着那觉察与全知的心之存在。 你的脚步最为重要 生命中最重要……
11.
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佚名][2021年3月5日][77]
2021年3月5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以前想要建设一个观音殿,那时太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很行。而后到处碰壁后,就慢慢学会了,要谦卑。所以后来我都很感谢那次的碰壁,那是一次很好的反省。做任何事情,都要谦卑。 许多人走上社……
12.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佚名][2021年3月5日][47]
2021年3月5日 佛学研究网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中有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称颂;有的是惜福节俭受人爱戴;有的以严持戒律为人师表。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高僧,是与他们超越常人的嘉德懿行分不开的。 南朝刘宋高僧僧……
13.
学佛要体会佛心
[证严法师][2021年3月5日][80]
2021年3月5日 佛学研究网 大地众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们听听大地之音──有鸟叫、鸡啼、虫鸣……鸡有司晨的功能;鸟儿在芳香的草木之间飞跃轻啼,鸟语花香这都是众生的本能与本性。 其实人也是有原本的功能与本性。寺院的僧众们每天早上起得这么早,不论是虔诚的……
14.
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佚名][2021年3月5日][48]
2021年3月5日 佛学研究网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很灵的。”这不禁使我起了疑惑:哪里的菩萨不灵呢?无论在何处,观音菩萨总是以其大悲智慧解救我们,满足众生的各种善愿,广度无边众生。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诚心祈请,菩萨总会如……
15.
佛教中的那些“第一”,你了解吗?
[佚名][2021年3月5日][74]
2021年3月5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说法,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分古印度和中国 ,略述佛教的第一。  ……
16.
无事心能静,有事心能定
[佚名][2021年3月4日][128]
2021年3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彻志之物,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
17.
人人都有求,祖师告诉我们十不求!
[佚名][2021年3月4日][105]
2021年3月4日 佛学研究网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无求呢?蕅益大师作为一代净土祖师,著作等身,功德广大,却告诉我们这十件事不要求。看懂的人哈哈笑,看不懂的人,真是扎心啊! 一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
18.
心在什么境界,人就活在什么世界
[佚名][2021年3月4日][145]
2021年3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个清楚,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执念,就像线团,只会越扯越乱。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 01 人可以防御他人的攻……
19.
修行的九大难关,看看你闯过了几关?
[佚名][2021年3月4日][88]
2021年3月4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不易,生活中我们总要历经一重重难关,而佛陀曾经也向弟子们开示过修行的难关。 本期讲堂就为大家略述一二,看看自己能闯过几关。 修行闯关  ……
20.
一次性和你说清楚,到底啥是“闭关”
[佚名][2021年3月4日][68]
2021年3月4日 佛学研究网 “闭关”一词,佛弟子都不陌生。但到底什么是闭关?闭关有哪些仪式?人人都可以闭关吗?诸如此类的疑问,很多人都有。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性搞清楚。 1 什么是闭关 闭关,即闭居修养道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
1
/10
页
20
篇文章/页 转到: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站内文章搜索:
文章标题
文章作者
关键字
文章出处
编辑姓名
所有栏目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宗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文学频道
W2热点推荐
ZZ期刊原文
VV佛教资讯
WW佛教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
wuys
Powered by:
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